尽快提高自己写字水平(陈琳从读书)

导读

高中阅读积累到写作的有效转化“少慢差费”,导致学生对阅读与写作之间的联失去信心。本文根据信息输入与信息输出的原理,分析转化效率低下的问题根源,并提出引学生搭建自己的信息网络、有意识地改造转化信息两方面的解决方略

——

从“ 读书“到“ 下笔”的有效转化

陈琳(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经常会听到有教师对学生说:“要多读书,多积累,作文才会写得好。”但是我们也在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大量的例外:,不少学生看了很多书,也写了读书笔记,做了好词好句摘抄,但他们作文依然写不好。问题出在哪儿呢?

教师所说的“多读书,多积累”,属于学习者信息输入的范畴;“写作”则属于学习者信息输出的范畴。完成信息输出需要三个要素的支撑:占据大词汇量并具有运用的能力,理性思辨的逻辑推理能力,掌握丰富的异质文化并能产生对它们的独立见解。在信息输入源头,也就是学生阅读的文章(在文章质量有保证的前提下),三要素是完备的;到了输出环节,出现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词汇量依然贫乏,语言苍白无力;文章缺乏逻辑,分析论证绝对化,脱离客观实际;照搬在信息输入源头的见解,掌握的异质文化不能“为我所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以下两种解决方法。

一 、引导学生搭建自己的信息网络

在阅读环节积累的信息,以怎样的结构储存于学习者的头脑中,关系到学习者使用(写作)的效率。我们重新审视学生的信息储存方式,就会发现学生收集信息基本上以原有的阅读文本为单位,写成了一份一份的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基本包括好词好句与阅读者的读后感两部分。这种信息储存结构导致了信息只是一个个碎片化的“浮点”,孤立地漂浮在各处,缺乏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正因为如此,到了写作的时候,“浮点”是难以从记忆深处被“提取”出来的,因为学生找不到写作内容与“浮点”之间的联系,两者的关系是割裂的。

因此,在词汇量的积累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打破原有的以阅读文本为单位的输入方式,将好词好句分门别类储备。分类可以按照语言风格类型、感情色彩、涉及领域等方面进行。这样的分类必然导致交叉和重复积累,但是没有关系,学生在进行分类的同时,已经对输入的信息进行了二次加工,思考如何分类本身就是搭建信息网络的过程。分类的另一好处是,即便是同一作者的同一篇文章,也可能出现不同类型的词汇。

引导学生分类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有机转化的过程,因为学生通读思考、分类、记忆,把来自不同文本的信息打碎重建,内化为学习者本身的语言信息。而这一过程除了学习者本人,其他任何角色(包括文本的作者、教师等)都无法代劳。

随着阅读文本的增加,学习者会发现,信息网络编织的越来越大,同一类别之下的贮备也会越来越丰富,这时候学习者在使用时就有了极大的回旋余地。举个例子,要表达(信息输出)转折的意思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根据写作的需要,改造化用“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余秋雨《都江堰》)中表转折的关联词加拟人、比喻修辞的写法。

二、有意识地改造转化信息

要在信息输出环节呈现出理性思辨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用丰富的异质文化的能力,就应该在信息输入环节有意识地改造转化信息。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通过比对群文之间的异同,使“浮点”之间的联系由一维向多维攀升。如把《短歌行》《滕王阁序》《兰亭集序》《赤壁赋》四篇古诗文组建为群文,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认识到了宇宙无限,人生短暂,由此生发出悲凉的感慨。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消解悲凉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短歌行》表达了渴求人才以建功立业的主题,也就是说,正因为生命有限,更要有为;《滕王阁序》类似于此;《兰亭集序》里说要留下诗文,其实是要在有限的生命里留下存在过的痕迹;《赤壁赋》则上升到哲学的层面,认识到个体生命与无穷宇宙的辩证关系,应及时享受“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评价以上四位作者解决方法的高下。如果从事功的角度看。会得出积极有为的做法值得肯定的结论;如果结合晋代玄学发达的文化背景,会理解《兰亭集序》的做法有其自有的价值;如果从老庄的角度出发,会认可《赤壁赋》中主人宽慰客人的说法,具有非凡的大智慧。这些不同角度下评价的结论互相抗拈,但恰恰是这种抗拈,将学习者引向了主动参与信息改造,生发自己见解的路径。

也可以引导学生以另外一组群文阅读审视已有的群文阅读。上文所举例子中的群文都是古诗文,虽然内部有差别,但是文化基因相同,即关注点都在“人”的身上——“人”的有限生命在无穷宇宙中的困境。但对于作为现代人的学生来说,这些还不够。学生应该自发地寻找异质文化,站到更高层面批判性地阅读原有群文,如阅读《三体》(刘慈欣)、《时间简史》(霍金)等群文。这组群文的意义在于,它们拓宽了学习者的眼界,不仅关注到“人”的困境,而且把眼光投向广阔的宇宙和时间本身。在这一层面,“人”不仅是宇宙中短暂存在的生命个体,更作为宇宙的观察者和研究者而存在,“人”的意义和价值得到极大的拓展。学习者关注的领域、受到的情绪感染以及培养出的广阔的胸襟,都与原来一组群文阅读中的输入信息不可同日而语。学习者还可以倒推回去,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文化比较缺乏对客观宇宙的观察、思考与研究。

具体到写作环节,所面对的主题与素材,可能与学生做过的积累、思考、改造、转化完全不同。但学生为信息储备而锻炼出的思维能力,能够把路径翻转过来,从信息输出环节的需要出发,追溯、倒推到信息输入的源头,检索个体编织的信息网络,提取可资改造使用的词语、思想材料、见解,进而提升信息输出的数量与质量。也就是说,搭建自己的信息网络、有意识地改造转化信息是一种基于写作的阅读,这种阅读相当于在纯粹的阅读与纯粹的写作之间搭起了一座桥,切实提高了信息转化的效率。

(本文选自《语文教学通讯A》,2016.3)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