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乡村振兴的金色之光(从半条被子到)

央视网消息: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郴州汝城县沙洲村,在这里留下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2020年9月16日,走进“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他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牢记嘱托,沙洲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幸福。

总台记者 傅蕾:温暖中国的“半条被子”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1934年,红军长征路过汝城,有3名女红军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中,看到她家里连一条像样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了一半留下来。在这里,军民情深的动人故事还有很多,现在工作人员正在对展品进行尺寸测量,准备增加新的资料。

这张即将要增加到陈列馆的照片,在它背后也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当年,红军经过这里饥寒交迫却对村民秋毫无犯,村民胡四德看到后就牵头挨家挨户筹粮送给红军。司务长当即就开具了这张“借据”,借据上写道: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105担、生猪3头、鸡12只。部队离开后,胡四德便将借据悄悄地藏在了灶台后面的墙洞里,而直到去世也没有再拿出来。司务长也在一次战斗中牺牲了。直到62年后的一天,胡家后人无意中在墙洞里发现了这张借据,汝城县人民政府按时价向胡家兑现了1.5万元,而胡家后人又把这些钱捐献给了村里的学校。

在这个走廊里,像这样“军爱民、民拥军”的故事还有很多,写满了老区人民对党的深情,也承载着党对人民的千钧重诺。现在沙洲芙蓉学校的孩子们也在这里争相当起了小小讲解员,把这些红色故事讲给游客们听,也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下去。

我们来到沙洲村既是看故事,也是看发展、看变化。这组图片的对比,可以看出以前的沙洲村环境脏乱、房屋破败、臭水横流,再看现在,村里统一建筑风格,引水入村、见缝插绿。

这些天我们在村里走,村民常说的是,以前红军给了我们“半条被子”,现在党和政府给了我们幸福日子。现在,沙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5000多元增长到去年的17000多元,增长了2倍多;村集体收入由2014年的3000多元增长到去年的70.5万元,其中有近30万元分给了村民。

为了带动老百姓致富,沙洲村组织村民开展厨师技能培训以及水果种植培训等,在沙洲村现代农旅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在享受丰收的喜悦,以前的蔬果是卖不动烂在地里,如今通过物流、电商变成了热销、畅销,有的经营户年收入可以达到几十万元。

现在,沙洲村还成立了民间文艺队和文化宣传队等,村民的文化生活也是越来越丰富。昔日闭塞的瑶族小乡村蝶变成了村美业兴的“明星村”。

来源:央视网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