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书正版封面(从两本英文版伊索寓言管窥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

作者 | 究究谢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近年来,我一直在致力于收集具有代表性的中英文版《伊索寓言》插图本,陆陆续续也买到了一百来种。我很清楚:前路漫漫,比较现实的做法是不贪图高大上,不强求廉漏全,而是满足于缘分到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偶有收获。当然,这不仅是因为藏品日渐稀缺,更因为本人财力与精力实在有限得很。我给自己设定的特色路线是,边收集,边研究,边将点滴心得写出来跟书友分享与讨教,在此基础上再开展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我早先从黄杲炘翻译的一本《伊索寓言》(湖北教育出版社,2007年)得知,有一种不错的插图本是Charles Livingston Bull(1874—1932)绘制的,此人“在他生活的年代里,是美国最优秀的野生动物画家,甚至可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与众多同类画家不同的是,他还是动物解剖专家,担任过华盛顿国家博物馆的首席动物标本剥制师”。因此,那日在孔网见到一本Ginn and Company 1915年出的《伊索寓言》,发现其插图正是出于这位“牛先生”之手,就毫不犹豫拿了下来,虽然标价有点小贵而且卖家寸步不让。当然,促使我义无反顾掏腰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此书扉页上写着:“函授学社英文科读本 自修用书 第首种之一 1926 十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下午四时购于上海中华书局之西书柜 $1.28 Huang Ching-fu”。虽然我当时完全没听说过“函授学社”,但感觉应该可以挖掘出一些有意思的东西。

好玩的是,我在搜寻“函授学社”的资料时,发现孔网在2019年2月还出售过一本Grosset & Dunlap公司出版、John Tenniel插图的英文版《依索寓言》,竟然跟我买的这本是“同门兄弟”——它的扉页上写着:“函授学社英文科读本 自修用书 第首种之五 1926 十五年七月十三日下午四时购于上海棋盘街商务印书馆总发行之西书柜 $1.00 Huang Ching-fu”。二书上都有方形名章,依稀可见“黄*”字样。后者还有个图书室藏书印,可惜也看不清,但可知它后来还被公家收藏过。卖家将该书的出版时间写成是1926年,其实那是购买时间,应该是此前几年出版的。

以这两本书为切入口,我认真地查阅了有关的文献和孔网的在售已售书目,发现关于“函授学社”的资料相当丰富,也再次意识到自己其实比原以为的更加孤陋寡闻,更加需要“活到老学到老”。这其中最系统的资料当属,丁伟先生在2015年底完成的浙大博士论文《近代民营出版机构的英语函授教育(1915-1946)》,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就部分地参考了它。

从世界的范围来看,较为正式的函授教育发源于19世纪60年代的英国,勃兴于20世纪初期的美国。也就是在这一段时期,美国的一些专门函授学校开始在上海设置代理机构,将这种较为正式的函授教育制度介绍到了中国。1906年,美国施克兰顿万国函授学校在上海设立了总经理部,专理中国函授业务。为就近处理学生作业与答疑等事项,该校在1914年又派教师在上海设立了教授支部,成为我国的第一家函授机构。1915年,商务印书馆因其发行的英文学习类期刊《英语周刊》等文字表达通俗易懂,内容富有教育性、艺术性,深受读者欢迎。在各界的催促下,该馆应社会之需,首先创办了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社英文一科,正式拉开了中国人自办函授教育的序幕。因为取得的效果非常好,函授学社在1921年后又逐步添设了算学科、国语科、商业科及国文科,使之成为了民国时众多函授学校中规模最大、声誉最著者。

《教育杂志》称商务印书馆附设函授学社 “为国内历史最久,设备最善,成绩最著之补习教育机关”。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办学数十年,为民国社会工、商、学、政界培养了一大批 “知识 技 能”型的复合型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显然,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在中国函授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以说对促进当今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职业教育的研究都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

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曾在《英语周刊》上刊登了六段“小史”,对1928年以前的函授学社和其各科的情况做了概括性、全面性的历史回顾。由此可以了解函授学社各科创办时的历史背景、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体制、课 程设置及学员人数等具体情况。《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小史”》:“商务印书馆默察我国社会情形,觉函授学校之设,足以辅 学校之不及,而为失学者开一方便之门,因于民国四年创办本社,是为我国有函授学校之始。开办之初,仅设英文一科,承各 界之信任,学员来学者甚多;十一年,添设算学与国语两科;十二年,添设商业科;十四年,又添设国文科。现有学员二万六千六百三十五人,毕业者已达四千六百八十一人(截止十六年十 一月底止)。功效早已著称于全国,且终年开课,不受时局影响,故学员毫无中辍学之虞。”

《英文科“小史”》: “英文科创立于民国四年,乃本社开办最先之一科也。分为 本科与选科两部,宗旨在辅助略识别英文者增进其程度,俾能阅报,写信,作文。 本科复分四级,凡国文粗通,略能读英字拼音之人,均可报 名人第一级,由是而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乃毕业焉。学员于毕业第四级之后,能读英文一切普通书报,能翻译长篇文件,能读写各种信札,并能自由作文。 本科各级科目,必须按级全修,而在有志补习一二门者,尤 觉不便。故本社特于民国六年,添设英文选科,计分九门,任人选择。于是志在专修者,咸称便也。 英文科在学学员,计本科一万七千零六十八人,选科三千六百五十人;毕业学员,计本科三千一百十五人,选科一千一百 七十人(截止民国十六年年底止)。”

限于篇幅,本文主要只涉及英文科,因为它在函授学社各科中创办最早,入学和毕业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经济效益最好,持续时间也最长(一 •二八事变后,商务印书馆“讲义尽付劫灰,社务停顿 ,历半年之久”,开办的函授学社亦遭到重创,不得不暂时停办。1932年8月,函授学社只恢复开办了英文科和国文科,其他科目给予停办)。函授学社的英文科没有完全照搬西方的函授教育模式,而是根据社会实际需求,设置“本科”制(学历教育)与“选科”制(非学历教育),灵活地创建了一套适合民国初中期的双轨英语函授教育体制,其教学体制、课程设置、教材、教法等针对学员的职业需求和成人特点,有的放矢,突出了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尤其是课程设置不仅紧随社会市场需求,而且还密切关注学员职业发展动态,及时对其作出调整,以满足学员职业岗位群的需要。

据一•二八事变后重订的《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简章》:正科课本由浅入深,难解字句,皆有汉文注释。每级教材,约抵寻常学校一年半至二年之功课。凡略识英文者,欲求深造,应入正科。正科毕业后,英文书报之阅读,信札之写作,普通文字之撰述, 皆可能之。正科分四级,其课程如下:

(甲)第一级First Grade,1. 习字Penmanship, 四十面;2. 读音及拼法Phonetics and Spelling,五册;3. 读本English Reader, 十册;4. 简易文法Language Lessons, 六册;5. 会话Easy Conversation,

五册;6. 简易造句Easy Sentence Formation,三册;7. 翻译简易句语Translation of Easy Sentences,六册;8. 记字法How to Remember Words, 三册。

(乙) 第二级Second Grade: 1. 习字Penmanship, 四十面; 2. 读本Reader,八册;3. 文法撮要 English Grammar Simplified, 八册; 4. 会话Conversation, 六册;5. 造句法Sentence Formation,

八册; 6. 翻译Translation, 六册;7. 大写法点句法Capitalization and Punctuation, 五册;8. 短

篇作文Short Composition,三册。

(丙) 第三级Third Grade:1. 读本Reader, 六册;2. 文法Elements of English Grammar,十二册;3. 作文Composition,五册;4. 会话Conversation, 六册;5. 故事选录ASelection of Famous Stories, 四册;

6. 信札Letter Writing, 六册;7. 翻译Translation, 六册;8. 新闻译例Examples of News Translation,五册。

(丁)第四级Fourth Grade:1. 文学史略Notes on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六册;2. 修辞学及作文Rhetoric and Cornposition, 六册;3. 文选Selections from Famous Writers, 五册;4. 英文习语之研究

Studies in English Idioms, 六册;5. 信札Letter-Writing, 六册;6. 翻译新闻News Translation, 五册;7. 翻译文件Translation of Documents,六册;8. 参考书Reference Books,etc., 五册。

我不厌其烦地列出英文正科的课程与教材,是希望能对当前从事英语教育、远程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专业人士有些参考作用。我购买的那本英文版《伊索寓言》出版于1915年,不久之后就被同年创设的函授学社英文科指定为 “自修用书第首种之一”,我觉得这其实是相当令人惊叹和敬佩的。从英文科简章中,我还获知了商务印书馆当时负责英文科函授的人员名单,发现社长是后来担任暨南大学校长的何炳松,副社长兼英文科主任是著名藏书家、严复学生、超级畅销教材《英语模范读本》编写人周越然,事务主任是《英语周刊》编辑、周越然的哥哥周由廑。著名外语教育家葛传槼在他撰写的《我与商务印书馆》一文中,曾谈及他参与课程教学与作业批改的一些情况。由此可知,当时参与函授学社英文科教学与管理工作的,真算得上是一时之选。

我经常想: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商务印书馆之所以能在多个方面取得具有开创意义和无比辉煌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拥有一大批学识与眼光的编辑,可以策划出版大量内容优质、引领潮流、启迪心智、哺育心灵的好书,其实也因为拥有一大批目光敏锐、能精准把握住社会需求与痛点的商业奇才在大显身手,有些领导甚至兼为饱学之士与商业奇才。从函授学社各科的开设、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配套课本与读物的选择或编写,以及学生学习进度的管理和奖惩措施的实施方面,都可以看到这一点。甚至从函授学社众多的广告中也能体现出来。

比如,1926年12月17日,商务印书馆的函授学社在长沙大公报的第一版上打过这样一则广告:“家产百万,不如薄技在身!处激烈的生活竞争时代,非有一技不能生存,学问为技术之本,非有学问,技艺难以精进。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是课外求学问的适当机会,是进求技术的唯一场所,现设国文、国语、英文、算学、商业五科,学员二万三千人,已卒业而在社会上得到荣誉的已有四千余人,诸君欲求成功,请即日报名加入。各科简章承案邮寄商务印书馆函授学社谨启 上海宝山路” 。这则广告篇幅不大,夹在几个大篇幅的广告中,排版方面也没什么突出的地方,但标题“家产百万,不如薄技在身”几字可谓是直击人心——在那个时局动乱、生活竞争激烈的年代,“家产百万”有可能因政局变化而变成一堆废纸,还不如薄技在身,偷不到、骗不走,让自己可以立足于这一动乱的年代。

当年的商务印书馆无疑是得风气之先,占据着文化传播的制高点,开得出足够优厚的报酬,留得住顶级的人才,让他们能安心工作并竭力为之开疆拓土,引领文化出版与函授教育事业进入良性循环的黄金时代。反观现在,经济发展了,国家富裕了,人民受教育程度也高了,生活也便利了,教育与出版行业似乎又面临着更严峻的新挑战。鉴往知来,希望我们的从业人员、研究者和决策者能从这些历史中得到更多的启迪,为我们找到新的突破口、新的增长点,指引行业走出困境,至少能带我们走入柳暗花明的又一村!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