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与测试(低压差稳压电源LDO芯片设计)

PID控制为环路控制理论中的经典方法。本文尝试用PID控制方法将现有的LDO栗子们一网打尽,进行分析与归类。使用这种分类方法,可以更清晰直观地分析和设计一个新的LDO。

先来简单回顾一下什么是PID控制。PID是Proportional-Integral-Derivative的简称,是说一个反馈控制环路里对误差信息进行了“比例”、“积分”、和“求导”这三种运算。也就是说,Proportional(P)代表的是当前的误差量;Integral(I)是对过去的误差信息求积分,包含了所有过去的信息;而Derivative(D)看的是误差变化的速率,通过变化率,我们可以对未来有一个预判。

首先来看一下什么样的控制是P控制。我们知道,模拟LDO可以把环路的主极点设计在输出极点,然后用电流和Buffer把内部极点推出单位增益带宽(UGF)。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宽带宽、快速响应的环路。LDO输出电流就与VOUT和VREF的误差成比例(Proportional)关系。

所以,如果一个LDO只有P控制的话,会有DC误差的问题。如果你想得到一个输出电流,就需要相应的DC误差来得到这个输出电流,因为它们成比例嘛。

理想的P控制是和频率无关的比例关系。但实际上一定还是有高频极点影响环路稳定性,所以带宽还是有限的。并且P控制的增益也不能做太高,以免UGF太宽,环路稳定不了。环路增益的受限也使得输出DC误差的问题更加明显。使用更先进的工艺可以帮助你设计更快的P通路。

第一个设计实例是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LDO with small-gain stages。这个设计带有一个1uF的片外电容,所以输出极点(主极点)频率较低。采用90nm工艺,内部使用多个小增益、高速放大级,实现了一个P控制的LDO。

I控制意味着环路内部有一个积分单元。把主极点放在内部节点上,那这个点的电容就扮演着积分器的角色。过往的误差信息都积累在这个节点的电容上。Miller补偿的电容就扮演了这个角色,并且可以通过Miller效应使用一个相对较小的电容,节省芯片面积。

由于内部节点只需要时一个低频节点,所以误差放大器(EA)的功耗可以做得很低。并且由于把之前的误差信息都积累起来了,通过I控制的VOUT的DC精度是很高的。I控制的缺点自然是慢,带宽受输出极点(次极点)的频率限制。

为了实现速度和精度的折中,P和I控制可以结合起来,变成朗朗上口的PI控制。也就是一个快的环路加一个慢的环路。快的环路主极点放外面,慢的环路主极点放里面。这样的例子有挺多,这里只列举了我自己以前设计的一个多环路LDO,在65nm工艺下用Flipped-Voltage Follower (FVF)结构加Buffer实现了600MHz的带宽。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要快,就要预判一下未来。

一个D通路对误差信号进行了求导,得到信号的斜率,在频域上表现为零点。换句话说,一个高通滤波器,只对快速变化的信号做响应。一个耦合电容就可以很好地胜任了这个职位。

需要注意的是,高频通路自然对高频信号更敏感。为了降低高频噪声对环路的影响,D通路的高频增益也不可能无限往上走(走太快了会飘啊

),还是需要一两个高频极点来抑制高频噪声的。所以基本上高通滤波器实际上还是一个带通滤波器。

那一个Miller电容似乎就也同时带来了D控制的效果呀?是的,实际上Miller补偿把次极点推高频,也是发挥了电容通路对电压信号的高通性质。只是单纯的Miller补偿增益较小,D通路的效果不怎么明显。

这个经典的例子就用了一个电流放大级来增加电容反馈的效果,增加D通路的增益。

上个例子中的电流放大器具体是这样的(红框部分)。电阻Rf把电容Cf上的电流转换成电压,同时也降低了Mf1管子栅极的阻抗(对比没有Rf的情况)。

至此,我们已经分别列举了P、I、D控制在模拟LDO中的实现方法。现在这幅图就总结了一个同时包含PID三条控制通路的LDO的频域表现。

I控制贡献一个主极点;P控制是一个宽带通路,拓展了带宽,等效贡献一个零点;D控制是高通,贡献一个零点,但为了抑制高频噪声,往往还自带一个极点。图上的Plant代表的是输出功率级,输出节点往往有一个大的稳压电容,贡献一个极点。加起来一共3个极点,2个零点,完美。

那么时域上的表现是怎样呢?

这里对比了有PID三条控制通路的LDO和只有PI控制的LDO在负载瞬态响应过程中的区别。

假设负载电流ILOAD瞬间从0跳到最大。在LDO输出电流ILDO小于ILOAD之前,VOUT都会下降。负载电流突变瞬间,VOUT自然掉得最快,那么有D控制的LDO就会迅速增加输出电流。同时,VOUT的下降也使得P控制的效果等比例增强,VOUT掉得越多,P控制越强。

另一方面,整个VOUT undershoot的过程当中,VOUT小于VREF,I控制的能量一直在积累。I控制导致的输出电流可以加快VOUT的恢复速度,这是好的方面。但是,在VOUT首次恢复到VREF之前,I控制积累的误差信息一直在增加,直到VOUT=VREF。在VOUT恢复的过程中,P控制的电流在等比例减小,可以抵消一部分I控制信号持续增加的问题。如果这个LDO的P控制不能很好地抵消I控制积累的误差,并且没有D控制的话(右图),那么I控制积累的误差就会让这次瞬态响应的VOUT undershoot结束后,再出现一个overshoot,甚至会抖动(ring)几下。如果是有D控制的话(左图),D控制会知道VOUT正在增加(因为斜率和刚发生undershoot的时候相反了)。如果PD控制的效果设计成近似抵消I控制的效果的话,后续的多余的VOUT overshoot就不会发生了。

在这次load transient收尾的时候,I控制又发挥了作用,让VOUT最后可以稳定在很接近VREF的值。因为I控制对误差进行了积分,DC增益大。如果只有P控制的话,VOUT和VREF始终会有一个DC误差。

理解了上面这幅图,在分析LDO瞬态响应的仿真结果的时候就得心应手啦~~

那么PID控制在数字LDO设计方面又怎么理解呢?

第一个数字LDO的例子自然是最经典的CICC 2010的论文了。就像之前的数字LDO文章里说的,基于shift register(SR)的数字LDO有一个DC极点。SR就是一个积分器。那它自然是I控制的了。

数字LDO怎么实现P控制呢?P控制要比例嘛,所以需要多位的ADC才能实现。Flash ADC是最快的ADC,自然选它。

前面也说过P控制会带来输出DC误差。这个设计巧妙地用了一个动态VREF,抵消DC误差。Smart!

所以这个例子是用传统的I控制环路做精度调节,用多位Flash ADC的P控制做快速调节。所以,这个Coarse/Fine Tune是一个PI控制。

BTW,我在整理这些工作的时候,重新看了这么些论文,个人感觉这个来自KAIST Cho教授组的工作是所有数字LDO里面做得最好的

。(我们组的模拟辅助数字LDO做得也不错,不过我把我们的模拟辅助数字LDO归在了Hybrid LDO里面,写在后面。)

这个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字PI控制LDO也是采用了多位连续时间ADC对VOUT进行量化。不过他们的P和I控制都是用同一个ADC进行量化,然后在数字域做信号处理。以上两个工作是同时发表在ISSCC 2016上的。

BTW,要快速响应,还是得用连续时间的比较器。Clocked比较器在持续比较VOUT这件事上,并没有功耗上的优势。

这是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个比较新的工作。PI控制部分延用他们之前的多位ADC 数字处理的工作。但他们用一个异步电路实现了斜率检测(Slope Detection),从而实现了D控制。Interesting。

逐次逼近(SAR)逻辑是这几年在ADC领域里“夜空中最亮的星”。在数字LDO里,如果采用SAR逻辑,就是说我如果检测到VOUT掉过了一个阈值,我就马上打开一半的功率开关。在最大负载跳变的时候,效果自然会不错。但是在负载进行一些小的跳变的时候,如果触发了SAR逻辑,就比较容易反应过度了吧(大概可能可以用一些数字逻辑来避免这个问题)。Anyway,我把SAR逻辑控制的数字LDO归在D控制这一类,可以理解为对未来的大胆预测。

这两年数模混合LDO比较热门。

模拟辅助数字(Analog-Assisted Digital)LDO这项技术是由我们组在ISSCC 2017上首次提出的。思路很简单,用一个模拟的高通滤波器(D控制)把VOUT的瞬态变化耦合到功率开关的驱动级,增加功率开关的驱动电压,用以辅助慢的低功耗的数字I控制。

随后,我们又提出了一种NMOS开关管的模拟辅助数字LDO。这里利用了NMOS开关管近似源极跟随器的特性。当VOUT变化时,NMOS会有一个本征响应,改变输出电流,相当于P控制。同时,耦合电容Cc把VOUT的瞬态变化耦合到NAND gate的一个输入端。NAND gate里面的几个管子有点类似模拟放大器的作用,把耦合的VOUT变化放大,加到NMOS开关的栅极,相当于D控制。

这个是NAND gate模拟辅助的具体实现。假设此时数字输入信号Din=1,那么M2关断,M4打开。VCP是DC偏置到2xVDD的,所以稳态的时候M1关断,M3打开,VG为低电位。

当负载电流瞬间增加,VOUT降低,VOUT的变化通过Cc耦合到了VCP点。VCP的降低会增加M1的电流,并降低M3的导通能力。所以VG会短暂的被拉高,增加NMOS的输出电流。为了增加效果,M1的尺寸设计成远大于M3和M4的尺寸。

这个乔治亚理工的工作是最早的一个模块层面的混合LDO。思路是分别设计一个数字LDO和一个模拟LDO,把它们并列,共同输出电流给负载。他们利用数字LDO的大信号特性处理大的负载电流变化,利用模拟LDO的小信号特性处理小电流。

我们最近发表在CICC 2019上的一个工作也是一个数字LDO加一个模拟LDO。但是我们设计了一个快速并且adaptive的模拟LDO。这个模拟LDO的对称设计可以提升整个混合LDO的电源抑制比,是之前大部分数字LDO和混合LDO都没有关注的点。

这个表格就总结了上面分析的模拟、数字、和混合LDO的例子。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头晕了吧?

嗯,好的,可以再看一遍了。

总结来说,数字LDO可以很天然地享受工艺进步带来的优势,不同工艺节点间转移设计也比较方便,可以很容易地工作在低电压下。用数字LDO实现I控制很简单,功耗低。

模拟LDO更直接,速度快,能效高,适合用于实现P控制和D控制,在低电压的时候环路增益降低,设计变得复杂起来。

把模拟和数字控制混合,有机会较好地实现低压工作,并提升瞬态响应和电源抑制能力。

该内容是小编通过网络搜集资料整理而成,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电子元器件的相关知识及电子元器件行业实时市场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上海衡丽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以代理:铝电解电容、薄膜电容、MOSFET、压敏电阻、保险丝等国产知名品牌元器件。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