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孙策是被孙权害死的吗(为何传位给弟弟孙权)

孙策遭人暗算负伤,自知必死,临终为何不传位儿子?

东汉末年,群雄奋起,逐鹿中原,最终演变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东吴的家业是由孙策初创的。按照那个时代子承父业的传统,孙策死后,应该名正言顺地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他为何却弃子选弟,将自己好不容易打来的天下,拱手转让给弟弟孙权呢?

这还得从东吴的发家史及孙策的个性说起。东吴真正的奠基者,是孙策的老爸孙坚。孙坚是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东汉末年将领、军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因而,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史书说他“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孙坚年少年时为县吏,性情宽广豁达。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

黄巾军起事后,孙坚被提升为佐军司马,随中郎将朱儁征战黄巾。孙坚把他的家眷都留在九江郡寿春县,在淮、泗一带招募了一些士兵,加上跟随他在下邳县当差的同乡少年,共得精兵一千人。此后,孙坚便率领这一千多士兵,随朱儁南征北战,参与过讨伐黄巾军的战役以及讨伐董卓的战役,后在与刘表作战时阵亡。因官至破虏将军,又称“孙破虏”。

孙坚死后,孙策接管了父亲的兵马与地盘,为继承父亲孙坚的遗业而屈事袁术,兴平二年(195年),孙策征得袁术许可,东渡长江,进攻樊能、于糜,又在当利口袭击张英。并以曲阿为据点,与扬州刺史刘繇进行决战,大败刘繇。建安元年(196年),率兵进攻会稽王朗和吴郡严白虎。建安二年(197年),袁术僭越称帝后,孙策与袁术决裂;同年夏,被朝廷任命为骑都尉,袭父爵乌程侯,兼任会稽太守。建安三年(198年),朝廷任命孙策为讨逆将军,并封为吴侯。建安四年(199年),孙策击败庐江太守刘勋及刘表部将黄祖。

建安五年(200年)初,在夺取豫章郡后统一江东。是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对垒相持,孙策暗中盘算袭击许都,迎取汉献帝,便秘密整顿军队、部署将领。当初,孙策杀死许贡。许贡的幼子与门客逃亡到江边。

建安五年四月四日(200年5月5日,孙策在丹徒山中打猎,由于他的马快,将护卫亲兵远远地甩在后面。这时忽然碰到三个人,这三人都是被孙策所杀的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其中一人被孙策射倒,余下二人非常恐慌当即弯弓搭箭,向孙策射来。孙策面颊中箭。这时,后面的扈从骑兵寻找到孙策,将刺客全部杀死。

孙策伤势甚重,自知不久于人世,就请张昭等人,托以后事:“中原正在大乱之中,凭我们吴、越的兵众,三江的险固,足以观其虎斗成败。你们要好好辅佐我弟弟!”又招呼孙权,将印绶交予他,对他说:“率领江东兵众,决战两阵之间,横行争衡天下,你不如我;但举贤任能,使其各尽其心,用以保守江东,我不如你。”到夜间孙策便去世了,年仅26岁。

孙策临终为何让弟弟孙权接班,而不是让人辅助其子孙绍继位呢?原因不外三点:

其一,孙策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的奋斗目标并不仅仅是据有江东之地,做个偏安一隅的军阀,他是胸情天下的。遗憾的是,上天却没能给他以时日来成就梦想,年仅26岁就抱憾而逝。为了未竟之伟业,他必须得选一个能助他完成心愿的人物。

其二,孙策死时只有26岁,就算他早婚早育,其子孙绍当时只是个年不足10岁的小儿,这样的年龄,是难堪大任的。况且,当时江东并不稳固,四面受敌,是块烫手的山芋,交到一个小孩子手中,肯定会玩砸的。如果他已是王稳固之业,我猜测,他就很有可能考虑“传位”给儿子的。

其三,在孙氏诸人中,最有能力接掌一切,帮他完成他大任的,就只有弟弟孙权了。孙权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断,崇尚侠义,喜欢蓄养贤才。他常跟随在孙策左右并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其才能令孙策都自叹不如。建安元年(196年),在孙策收得丹阳、吴、会稽三郡之后,十五岁的孙权被任命为阳羡(今江苏宜兴)县长, 吴郡太守朱治察举他为孝廉,扬州刺史严象举其为茂才。后又代理奉义校尉。

建安四年(199年)至建安五年(200年)初,孙权随孙策讨伐庐江太守刘勋。刘勋败逃后,又进军沙羡,讨伐江夏太守黄祖,收得了庐江、豫章二郡。孙策所做一切,孙权是了然于心的,这样的交接,可谓是天衣无缝,所以,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

孙权当年虚岁十九岁,被东汉朝廷册拜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孙权其后果然不负乃兄之期望,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于武昌(今湖北鄂城)登基为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

孙权称帝后,对于侄子孙绍也并没亏待,229年,孙孙绍被封为吴侯,后被改封上虞侯,死后由其子孙奉沿袭爵位。

(图片来自网络)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