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三十章经典(道德经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道德经第三十章经典?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道德经第三十章经典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自解:不崇尚标榜贤者,达官显贵,让老百姓对名利不争。难以得到的物品不要提出高价格,让老百姓不为了物品高价而发生偷盗强盗的行为;不出现可以满足的欲望,让老百姓的心不乱。所以圣人的治世之道,应该让他们心里空虚,肚子不饿,弱化他们的志向,强化他们的身体。常常可以让老百姓没有高深的知识和强烈的欲望,让有智慧的人不敢随心所欲做事。为了无为,则没有不能治理的情况。

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马王堆出土帛书版)

自解:不追求成为贤者,让老百姓不追逐于权利。难以得到的物品不要提出高价格,让老百姓不为了物品高价而发生偷盗强盗的行为;不出现可以满足的欲望,让老百姓的心不乱。所以圣人的治世之道,应该让他们心里空虚,肚子不饿,弱化他们的志向,强化他们的身体,核心是要让老百姓不要有过多的欲望。让有知识有才能的人不敢不为,则没有不能治理的情况。

认知:这一章节,两个版本的文章有一些不同之处,不确定原文意思理解是否符合老子的本意。但是通过两个版本的综合判断,这篇文章关于治人和治自己,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一个国家的老百姓如果盲目的追求名望,权利,奢华,这在人文上肯定是走不远的,攀比心太重,心理容易魔化,因为贪嗔心理太重,一些人就会走极端,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类似于当下的为了满足虚荣心的裸贷,卖肾买手机,为了上位各种行贿,甚至害人性命等等。所以对于大多数人,于管理者而言,只是希望他们身体健康,有执行力,能够办一定的事足以,没有一个公司的管理者希望自己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天马行空富有主见和能力超强,因为还有一句话木匠多了房子歪。但是不能所有人都按照这样的模式,因为阴阳的关系,有愿意循规蹈矩的,就一定有不按常规思维来生存的,这样的人,统归为有才能的人,这样的人就应该让他们表现出自己的才能,贡献社会,加以引导,而不是激化成为社会对面的敌人。

突然想起来这两年很火的一个词“躺平”,为什么要躺平,因为对于大多数人,在面临客观的大环境条件下,真的是无能为力,能做的事极少,能成的事儿极少,能不放弃就很好,所以躺平也是无为的一种不完全表现形式。每个人的人生除了除了出生没法选择,但是轨迹是可以有机会改变的,命是静态的,运是动态的,中间也会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缠。有时候特别佩服猎人,他们的工作模式,把动静关系解答的很好,该躺的时候,就躺了,该出手的时候,就雷厉风行速战速决。

无为,究竟什么是无为呢,无所不为,无能为力,这两个词将情绪的两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无为,我认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观其时,择其机,因为太极本来也不是静态的,那么如果我们用静态的想法来看待这个问题,是不是也就片面了。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