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和父亲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姑父是父亲的父)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从略显稚气的甲骨文,到圆润繁复的篆文,再到飘逸又沉稳的隶草行楷,汉字文化虽然传承了很多年,但近几年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如今除了在学校,真正用笔写字的机会其实很少了,很多人工作几年后,电脑或手机用多了,很多字虽然认识但却怎么也写不出来了。

汉字文化的传承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今天要说的就和汉字文化相关。我们再叫姑姑的丈夫时,称呼都是“姑父”,这里的父是父亲的父,再叫姨的丈夫时,称呼是“姨夫”,这里的夫是丈夫的夫。虽然读音一样,但意思完全不一样,这两个字有什么讲究吗?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

亲戚有远近之分

姑父和姨夫的这个写法,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虽然都是自己亲戚,也都是亲人,但它也有个远近亲疏之分,而以前的人们也更愿意,和父亲这边的亲戚多来往,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尊重,也为了突出“姑父”的重要性,所以写“姑父”的时候,就会使用这个“父”字。

姨夫虽然也是自家亲戚,但普遍认为母亲的亲戚,没有父亲的亲戚重要,所以写“姨夫”的时候,就会使用“夫”字。之所会用到两个不同的字,主要还是为了区分亲戚的远近。

一种陋习

在古代的时候,农村的发展经济,主要以农耕经济为主,比较落后,依靠的是一个人的体力,而男人和女人在体力方面,又确实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这种客观存在的差距,会影响到人们的想法,所以也就有“男尊女卑”的陋习。

姑父和姨夫写法的不同,和男尊女卑有很大关系,因为姑姑是父亲这边的亲戚,地位会高一些,所以或用到父字,而姨是母亲这边的亲戚,地位会低一些,所以用夫字。

不过这都是过去的说法,姨父的称呼也不是没有,只不过姨夫是对平辈的称呼,姨父是对长辈的称呼。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这也是能够让我们的文化能够传承5000年的原因。

中国历史长达五千年的寿命不能不说是一个传奇,而身处传奇当中的我们,对于传奇伊始以及传奇是如何成为传奇,又怎么会无动于衷?

所以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1961年,61岁的王力先生,时任北大中文系教授,教授《古代文学》一课。为了避免晦涩难懂,在课本前写了两章通识(基础知识),作为讲义,没想到因为通俗易懂、旁征博引,被学生喜爱。

遂出成书,叫做《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此后60年,修订4次,再版数十次,成为各大高校历史、文学、语言学的入门教材。

翻开这本书的目录,第一感受,全面。274页,不算薄,但也不算厚,可目录罗列很多。天文、历法、乐律、地理、职官、科举……饮食、衣物14章,无所不包。

但看看书名,常识,是值得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这样的知识并不多。14章,王力先生从14个不同的角度讲述古代文化,给读者建立起一个全面、立体的古代中国。

虽然章节多、篇幅少,但在王力先生的笔下,以点及面,由一及万,寥寥几句便把事情讲得无比清晰。

整个过程“原来如此”“竟然是这样”的惊叹,连绵不绝,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看,一起了解我们文化的一切。

如果你对中华文化也很感兴趣的话,就点击下方购买吧!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