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的“35岁限制”从何而来?又如何破除?其实没有那么难

这个社会风气,正在逐渐变得不友好……

正值黄金年龄的35岁企业嫌你老,60岁退休嫌你早,一方面鼓励年轻人多生孩子,另一方面却考虑延迟退休。

近日,江苏某工厂大门,求职者人山人海,门口大喇叭一直播放着“86年以上的,现在就可以离开了!”

之前,听得更多的是程序员35岁就会失业了,没想到现在已经开始延伸到制造业了。

似乎到了35岁,除了铁饭碗,各行各业都开始出现找工作难的现象。

如果延迟退休,那35岁万一失业,怎么支撑到退休?

难怪现在送外卖、跑网约车,都会出现严重“内卷”,岗位人越来越多,单价越来越低。

问一个在大企业做HR的朋友,为何35岁这样遭人嫌弃?

她的回答:他们公司的招聘规定,将35岁作为年龄门槛,是将选择范围固定化和对招聘工作的年轻化的考虑,因为多数35岁以上的人不具备社会所认可的能力和进取心。

听完确实让人惊讶,这样的观点站得住脚?

我们来了解下,西方国家的对于35岁的人,有何不同对待。

在欧洲,坐飞机的时候你会发现去,别说是35岁的空姐了,50多岁的空奶奶也是比比皆是。

比如在奥地利,他们不认为年龄大就会影响工作效率,他们反而觉得年龄是经验丰富和稳重的体现。

在奥地利,你去找工作,人家只能问你,你会做什么工作。面试人员要是问你多大?结没结婚?短期会不会生孩子?

你不仅可以让他当场闭嘴,他还有可能面临被炒鱿鱼的风险。

西方国家的人很忌讳别人随便问自己的年龄,婚姻等个人信息的,因为这些属于个人隐私,他们的观念是很尊重个人隐私的。

所以,这些信息你在简历上不但不用写,甚至连照片也都不一定要放,半点让人以貌取人的机会都不给。

毕竟找工作又不是找对象,这活我能干好才是最重要的,你管我多大岁数,结没结婚。

我们之所以不要“大龄"工作者,究竟问题出在哪?

首先,歧视蓝领工作

由于社会风气长期歧视蓝领技术人员,让人们都往非蓝领岗位去挤,造成了一个结构性的失衡,很多岗位的人严重供大于求。

举个自己经历过的例子:

几年前,枫语从事金融类的工作,在厦门的高级写字楼办公,虽然同事个个西装革履光鲜亮丽,一到发薪85%的同事,收入在5000元以下。

而广东技术类的工作,收入过万的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大几万也是常态。

但是你让这些写字楼办公的人,从事蓝领工作,绝大多数是不愿意的。理由无非就是,自己也不是很看得起这类工作。

这种赤裸裸的歧视,正是高度筛选型社会的直接体现。白领的收入可以比蓝领低,但意识里社会阶层却要更高。

其实,像木工、电工从事这类工作的朋友,社会为何要那么限制人家?人家挣得也不少,对社会贡献也不少。

比如,在某个城市落户,非得要求人家有大专、本科以上学历。

出台个高级木工证、高级电工证,然后考核技术能力,这类人才同样也是为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

从大环境层面,给予工作岗位的认同,解决工作歧视的矛盾,这样不也很好?

其次,人力供大于求

我们确实人太多了,劳动力太充沛了,让企业有太大的挑选空间了。

那企业可以毫无顾忌地采用加班形式“996”不够的话,还有“007”,7个人往“死了卷”完成了10个人的工作量,剩下的3个人就失业了。

有些不怎么赚钱的企业这么干也就算了,很多有钱的大公司也这么干,还没有人管,这真就说不过去了。

既然人多,企业还可以使劲地挑年轻的,为什么挑年轻的?

35岁你有能力,也有想法,但是这不是我要得,我要的是年轻的,年轻人更有朝气,更有体力能够适应“996”的工作。

比如,你是个部门经理,愿意招个或许能力在你之上对你构成威胁,还是年轻更听你话的?答案,显而易见!

此前,有全国人大代表建议,逐步取消公务员录用的35岁门槛。

从高往低执行,拆掉这一门槛,并不仅仅是要求公务员岗位开放年龄限制,而是希望通过改变招录方式,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对于年龄的歧视。

当然了,这些事的前提,肯定是要明确一些东西,比如年龄歧视的企业应该怎么处罚。

最后,希望我们社会朝着越来越友善、美好的方向发展!共同努力吧!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