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滤镜的人生才“狂飙”!

刑侦剧《狂飙》开播后热度居高不下,频登热搜头条,豆瓣好评刷满,这部剧如此狠的原因何在?

我觉得除了横跨二十年时间线来演绎正邪较量之手法颇具新意,除了张译、张颂文、高叶等多位优秀演员越沉淀越醇香回甘之外,力求真实感,全剧皆无美颜修饰,连滤镜都少得可怜,基本就是调节光线,这从演员的脸部状态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而也让观众有了更好的代入感。

去探究人性的深度和精神内核,也恰是基于此,观众可以看到张译老师皮肤偏黑,眼尾下垂,脸上明显的皱纹痕迹,这些代表了勋章和岁月的痕迹,彰显了安欣成熟接地气;张颂文老师脸上有些许凹陷、挂不住肉的情况,这也让人物形象立体充沛起来。就连剧里的女演员们也毫无偶像包袱,细纹、眼袋、法令纹等也真实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也把观众追剧的瘾调动了起来。

无美颜无磨皮的质感成为《狂飙》的加分项,也让我联想到最近品读的作家舒雅的长篇小说《她的姿本时代》。在书中的第一场《舌尖的磁场》中,她写道“第一天衰老的肌肤若蚕茧层层脱蜕,第三天新生肌肤快乐生长,第九天嫩白若凝脂冰肌肤……”生动的笔法把渴望奇迹发生,迫不及待想体验肌肤重回年轻的部分女性心理写得淋漓尽致。书中第三场《微型剧情A》对“真实”有这样一段笔墨 ——

“真实是以怎样的姿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静静蜷伏,一展月牙般优美的侧影?抑或轻盈一跃,如猫儿般敏捷迷人,倏忽不见?我们往往看不清真实的面容。流动不停的影像,飞旋变幻的概念,鼎沸喧嚣的信息,不分昼夜地穿行于城市的肌体。而真实本身却喑哑无声,身披朴素外衣,寂然行走在符号森林中。”——

滤镜是用以实现图像某种特殊效果的工具。为了更美好而诞生的滤镜技术,反倒成为大众审美异化的催化剂。朋友圈有多少“照片”变成了“照骗”?有多少美女害怕曝光真实的容颜?有数据显示,近年来因长期使用美颜软件的青少年选择整容比例不断升高,沉溺滤镜P图发展到对真实的自我和人性本真之美也失去了焦准,网红脸恰恰说明了审美能力的匮乏无味和风格化的缺失,审美价值观迷失了方位,失去了正确的航向。心理学家伊莎贝尔·雷奥约曾表示,“越来越多的人因心结和不安全感而进行整容,这是一个社会问题”。

镜头下的“滤镜人生”,你的生活变成了“演”活——表演生活,获得被看见、被肯定需求之满足。没有滤镜的人生才是对现实生活的偏爱,才是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才是真正的“狂飙”。摆脱滤镜,我们遇见真实的自己,感受真实的天地,摆脱盲从的束缚,撕掉了虚假,卸掉了伪装,“生命的形态是多样的,每一滴雨有不同的坠落姿势,每一片树叶也有不同的模样”,我们认清了世界,也认清了自己,从而与更好的自己融为一体。

“狂飙”意为急骤的暴风,比喻猛烈的潮流或力量。舒雅以行云流水的笔墨勾勒了现代女性如何以自觉自省姿态挺立于时代潮流之中,揭示了现代女性自信自立的正确打开方式。没有滤镜的人生才是真正的“狂飙”,与其用滤镜麻木自己从而取悦他人,何不舍弃滤镜,聚焦心灵、聚焦生活、聚焦本原?我们要善用滤镜来滤去杂质,更要跳出滤镜之虚幻,聚焦生活世界之“真”之“美”,去追寻没有滤镜之“狂飙”人生!

《她的姿本时代》的作者舒雅在书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干吗要活得那么精致?总觉得不远处有摄像机在拍摄,全世界的人都在看你吃饭、说话、走路。你戴着美瞳,雾蒙蒙地看世界,有意无意地摇晃着纤细小腿,漫不经心地将限量版名包推向镜头——你一定要这么装模作样地生活?干吗非要成为画中人?小腿有肌肉会怎样?没有蝴蝶锁骨,不是A4腰,没有尖得戳死人的下巴,又会怎样?生活不是P过的画面,光滑得没有纹理,生活是有着真实的粗糙颗粒!”

含蓄/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