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市华容区陈庆跃:勤奋耕耘“关工田”,让退休生活更精彩

陈庆跃,现年66岁,中共党员,退休干部,1976年入伍,2016年退休于鄂州市华容区政协。退休后,陈庆跃“老马冀优枥、志在千里”,仍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充分发挥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的特长,在“关工田”里勤奋耕耘,谱写了一曲关工之歌。

围绕一个“精”字做到勤学。陈庆跃自1976年入伍后,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业余新闻报道,曾先后10多次荣获国家级奖励,2018年获全国老促会新闻宣传特别贡献奖。退休后,他每年自费订阅报刊1000多元,把活到老学到老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担任区关工委宣传员以来,以《中国火炬》杂志和《中国火炬》微信平台和省关工刊物为重点,常读常看常留言。为了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他把参加区老区建设促会、区老干局、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区老年书画协会、区新四军研究会等社团组织的活动与区关工委工作结合起来,让“五老”学习内容集于一身,先后做学习笔记2万多字。去年,他担任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秘书长,组织参战老兵成立了“老兵关工志愿服务队”,并以乡镇为单位与中小学建立了“老兵进校园自力学习分队”。他把勤学与“精”学联系起来,通过做读书笔记、调查研究和撰写学习体会方式,促进学到“精”处。2022年,他有三篇体会文章先后在《鄂州老干》、《中国老区网》刊发。

围绕一个“苦”字做到勤写。40多年的写作生涯让陈庆跃收获了“文字工匠”的美誉,也使他留下了腰疼病、眼睛近视和颈椎等病症。虽然笔耕之苦不堪言,但他从未放弃过。有人劝他:“你年纪大了,身体也有病,找个轻闲职务‘混’一下算了,何必这样忘命地干呢?”他答道:“既然组织只信任我,我就要甘愿吃这份苦,把工作做好。”采写关工工作新闻报道稿件,陈庆跃注重深入现场,亲眼看亲听亲手写。2021年春季,他得知一位参战老兵在小学讲战斗故事,决定到现场采访,当他准备出发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大雨,学校和乡关工委的同志给他回电话,天气不好,请他在办公室等侯学校活动结束,把照片和文字发给到他的微信就行了。可陈庆跃婉言拒绝了“微信采访”,顶风冒雨坐车10多公里赶到学校进行了现场采写。后来,这篇稿件被8家媒体采用。近年来,陈庆跃因腰部受损、肾结石等疾病住院,每次身体刚有好转就投入到“关工田”的耕耘之中。去年10月他腰部受损住院10多天,回到家休息一段时间,身体有所好转就受邀到乡镇采写关工工作经验。段店镇百席村是全省延安精神进农村示范基地,村小学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基地走廊开展教育活动,陈庆跃为了及时总结这一做法,下午5点多钟赶到村里,先后找村干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座谈,一直忙到晚上7点多钟才回家。

围绕一个“乐”字做到勤讲。在“关工田”里,陈庆跃担任“五老”宣讲员,到中小学讲国防教育课,到区直部门宣讲抗战精神、党史、二十大精神,到乡镇村宣讲红色故事,成为全区年龄最大的宣传员。为了把理论宣讲与实际工作融为一体,每次宣讲前,陈庆跃要到区、乡镇、村湾、学校、企业进行调研,收集与宣讲有关的第一手资料,使宣讲既有理论观点作支撑,又有实际事例作映衬,两者相得益彰。2022年9月,区委宣传部、区关工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区教育局在段店中学举办国防教育专题讲座,邀请陈庆跃作宣传报告。此前,陈庆跃在撰写宣讲稿时,先后深入5个乡镇的16所中小学进行国防教育知识调研,听取师生意见建议12条,为此,他将调研事例、数据、典型、故事等写进宣讲稿,宣讲时声情并茂 等明显,《中国火炬》微信第二天就刊发了这篇手稿件。2022年6月,为了更真实地讲好“五老”聘请老师夏祖康到中小学讲授剪纸非遗课的故事,陈庆跃先后三次晚上的10点多钟在夏祖康工作室了解剪纸过程,跟踪到教室听课,把夏祖康讲课的神情、方法和效果讲得生动活泼,深受师生们欢迎。

围绕一个“合”字做到勤访。这些年来,陈庆跃在关工工作中注重学、写、讲、访“四位一体”。他立足一个“合”字,充分运用参加有关活动,联合有关部门,对材料、图片和内容进行集中,挖掘出关工委工作特点的活力。在此过程中,紧密联系稿件采写、调查研究、专题报道、宣讲稿撰写等时机,走访“五老”对象和开展活动对象。退役老兵魏谟佑是镇关工委成员,50多年坚持写作,还编写镇地方志和红色故事。陈庆跃赶到庙岭镇进行为期三天的采访,了解老魏做关工工作的事迹和家庭清廉故事后,先后两次在“访”基础上写了两篇个人事迹稿件。老魏被评为全市“百杰的老人”和全区清廉家庭。全区“五老”典型之一姜长生牵头5年时间编写华容区第一部地方志,还担任了华容区老区发展史、华容区红色故事选、华容区红色故事、华容区红色遗产遗址等书籍编写的骨干,陈庆跃同老姜一起“面对面”办公一个多月,对老姜的工作作风进行“点对点”走访。老姜患有痛风,手指肿痛,尽管这样仍然坚持编写资料,陈庆跃“访”后将老姜的事迹在多家媒体进行宣讲,老姜被推行为全市“百杰老人”。这些年,陈庆跃“访”述的“五老”15名,成为省市区“名人”,在社会上引起较好反响。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