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之后无汉族 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之后无汉族,这完全是胡说八道,华夏文明五千多年连绵不绝,从没间断过。各个历史时段所出現的民族也许不同,但都在传承发展着华夏的文明。所以才会有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华夏一支独秀延续至今,各个历史时段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不可以妄言华夏文明的断层,那只是心怀鬼胎者或妄图分裂中国敌对势力勾当。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之后无汉族",总有人会说是日本学者为配合当年的侵华战争提出来的。其实,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的文学大家钱谦益的一首名诗里的一句:“海角厓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讲的是公元1279年,蒙古军队和南宋逃亡的军队在这里发生的崖山海战,这场惨烈的战争之后,煌煌华夏进入了历史上的最黑暗时期。

单就这句话本身来讲,不管历史走多远,这个事实是不能否定的。尽管如今的和谐社会重在民族团结,但是一码归一码,正确面对崖山之后屈辱的历史,跟现在的大中华理念并没有冲突。如果选择性的忘却历史,其实就是等于背叛。

所以说"崖山之后无华夏",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不得不承认,崖山之战永远是汉人心中的一个沉重的话题,汉族此前在与外族的战争中,虽然有时候也有惨败,甚至像五胡乱华时期,整个北方都被外族占领,衣冠南渡,但是好歹还有东晋偏安一隅,代表了华夏正统。但是,崖山之战后,汉族真正的是“亡天下”,华夏大地全部沦陷于异族手中。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对宋的评价是:“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蒙元灭宋,带来的不仅仅是对华夏文明的摧残和贱踏,而且还有蒙元统治者实行的赤裸裸民族压迫政策,将所有的人分为四等,汉人成了最低等的人。

伴随着蒙元残暴统治的加强,华夏文明开始走向了封闭与变态,那种支持我们民族不断前行的血性越来越稀薄,霸秦、强汉、盛唐的阳刚之气变成了难以企及的渴望。我们缺失的不仅有昂扬的精气神,还有民族创造性的整体衰落,由于理性被压制,代之而起的是颓废的奴性文化的兴起。从此,华夏文明不再是独占鳌头,独领风骚,不再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了!

这就是崖山之后的近百年的历史事实,应当说"崖山之后无华夏"是我们民族在无助中最悲情的渲泄。

我们都读过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同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首诗慷慨悲壮,感人至深,反映出了华夏民族渴望国家统一的时代要求。然而,蒙元代宋,彻底破灭了当时所有仁人志士的美好理想!有位爱国诗人面对亡国之痛,在陆游的墓地前,触景生情,吟诵出苍凉悲壮,同样感人至深流传千古的诗句:"青山一发灰濛濛,干戈况落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所以不能脱离历史背景,怀疑这句话的正确性。但是,庆幸的是我们这个民族,骨子里就有股不屈服于恶势力的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我们这个民族最伟大的财富,虽然多次遭遇强敌入侵,甚至江山更易,但是我们始终不会屈服,总有人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救民族于水火。1368年,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终于驱逐了鞑虏,恢复了中华!

“崖山之后再无汉”一语,估计自“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一语演化而来。而“崖山之后无中华,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个说法是由日本学者内藤胡南提出来的。这句话的提出的背景是日本人发动侵华战争时,它企图说明中华文明已经断绝,正统的中华文化由日本传承,这是一种典型的军国主义思想,其实就是是为日本企图吞并中国做舆论准备。

其实,稍有文化常识或历史常识的中国人都应该知道,中华文明绵延五千载,从未断绝。就这一点,已经远胜于“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其余三国。

再看中华历史,崖山一役,赵宋灭亡。异族入侵的蒙元,虽然实行了种族歧视政策,并拒绝汉化,但是在统治中后期,其实已经开始开科取士,考试内容也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主,所以,即使在元朝的极端民族政策之下,中华文化仍然得以延续。更何况,蒙元的统治延续了97年(1271–1368),即被汉族王朝大明所取代。

明朝的统治,毫无疑问是中华文化进一步发展。王阳明远承孔孟,近习朱陆,又融入佛家禅宗大智慧,使“心学”成巍然大宗,弟子追随者千余人!

其后满清入主中原,并迅速汉化。它的一套体制,承袭明代而有所损益更迭。尤其于汉族文化方面,尊崇儒学,鼓励读书,同时开科取士,广泛吸收汉族人士进入统治阶级内部。清帝吸收明亡的教训,基本个个都是励精图治,文治武功,远胜前朝。尤其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现代中华版图的奠定,都是功不可没。至于清末各种丧权辱国之行为,不能简单归罪为少数民族政权。试想强大如汉唐,其王朝末期一样是各种衰败。如若也遇清朝所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处理结果,未必能比清朝强多少。

回归题主的问题,若说“崖山之后再无汉”,试问今朝我14亿炎黄子孙从何而来?试看今日之中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明显影响到诸多国家的利益,于是这些东洋西洋诸国,买通所谓的文人学者,再拾倭人余唾,重提此陈词滥调,其亡我之心,昭然若揭。我中华儿女,更不可受此蛊惑,丧失五千年中华之精神!

国人当自强!

这是个悲伤的话题,华夏民族从来没有被北方蛮族推进到如此南方的海岸。

崖山之战有几件事情的发生。

第一,传国玉玺,为了不再落入北方蛮骑之手,被永远沉入大海。传国玉玺,也就是和氏璧,自有秦大一统以来,就是正统汉人政权的象征。南宋遇到的敌人如此强悍,汉人头一次被北方蛮族推进到最南的海岸。“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从此从传世国玺变成大汉族的陪葬。再无正统。

第二,崖山海上的漂尸数十万,是后人无法想象的惨烈。崖山之战毫无疑问是一场空前绝后的战役,战死的人中,不光包括披甲的战士,还有赴海而死的妇孺和手捧文卷秀宝的文官宫人。经此一役,大汉民族积累千年的工业与文化文档损失殆尽。

第三,有相当数量的宋朝遗民东渡扶桑,强烈的仇恨和复国情绪下,反而对倭国产生了非常大的文化影响。最后,汉人复国的愿望被朱元璋实现。解决掉同样是汉人的几个义军势力,朱重八以更惨烈的杀戮灭掉了元朝。此时的汉人,却再没有考虑漂泊在外的大宋遗民。

崖山之战后华夏存否,和传国玉玺与遗民强调的士族正统已经关系不大了,是崖山战役所体现的民族精神遗泽后世。

崖山战役中,汉民族是用最后的军力与精华去奋战,战斗的目标不为求生,只为赴死。

即便我族力战尽陨,何不快哉?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