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的来历,你知道吗?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形象,一直以来都被人们供奉和祭拜,而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据说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也称为春耕节、农事节、青龙节、春龙节等,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龙抬头”源于自然天象崇拜,农耕时期的人们对于星辰运行和万事万物认知不足,所以产生了原始的图腾崇拜,上古时期开始,人们围绕龙有了很多活动,很多节日也都与龙有关,围绕龙的信仰,也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封建社会里,皇帝一直被认为是龙的化身,是天子的象征,所以在民间人们认为龙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所以“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谚语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

二月二,传说是尧王的诞辰。

在南方,如客家地区等,是土地公公的生日,称“土地诞”,为给土地公公“暖寿”,有的地方有举办“土地会”的习俗:家家凑钱为土地神祝贺生日,到土地庙烧香祭祀,敲锣鼓,放鞭炮。match

在北方,节日期间也有吃猪头肉、理发(剪“龙头”)的习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