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越来越高,为什么老百姓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

所谓“幸福感”,也就是人们对自身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及周边环境的满意程度。

众所周知,改革开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人们较容易产生幸福感。但最近20年,人们收入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了。究其原因,笔者认为:

一、腰包无钱:工资涨不过物价,房产掏空了家底。

近些年,城镇职工收入有了明显提高,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工资的涨幅永远跟不上物价的涨幅。一般职工扣除税金和保险金后,手头那点钱,解决完基本生活也所剩无几了。

而另一方面,近20年来房价整体普遍上涨了4-5倍之高,很多的一二线城市房价甚至翻了十几到几十倍。很多家庭为了买房,不仅掏空了所有积蓄,还因此身负巨债,更不用说有能力消费了。所以,很多国人的幸福感消失殆尽。

二、业余无闲: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无暇享受美好时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各行各业发展的速度太快,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我们就像钟表上满了发条,想停都停不下来。大家挣扎在物欲横流的漩涡里不能自拔。

对于大部分上班族而言,更多的是加班加点,或者是996工作制,每天除去睡觉和工作,很难有闲余时间,就连周末也不休息。而对于这样的工作状态,大家又无可奈何。毕竟很多事情身不由己,如果你不去适应大环境,你就很可能被淘汰。

大家熬夜、加班的同时,也耗损着自身的健康。在没日没夜的忙碌中,忘记了亲人和朋友,更不用说有闲暇的时光带家人去旅游和休憩,享受难得的美好时刻。

三、对社会生活保障体系缺乏安全感。

当今社会,中国居民储蓄主要是为了买房、教育、医疗、养老之用,而买房几乎掏空了大部分家庭的家底,有的还负债累累。子女教育成本高居不下。高昂的医疗费用自己也要承担一部分。对于绝大部分的农村老人而言,养老金微乎其微;企业单位的退休老人养老金也是捉襟见肘,根本难以维持生计。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无处不需要钱。所以,国人现在幸福感降低也不足为奇。

而与70、80年代相比,那时人们收入普遍不高,但为什么他们感到很幸福?因为孩子生病、教育等费用低廉,有些所在单位还能报销,有的甚至免费。个人医疗、养老都不用发愁,年轻人结婚无需买房,城镇居民单位会给你分配婚房,农村居民也有自建房,结婚的成本非常低。

四、对世风日下的社会风气无所适从。

当今社会,金钱至上,娱乐至死,贪腐严重,贫富悬殊,坑蒙拐骗,道德沦丧。富有的物质条件掩盖不了精神世界的患得患失,即使物质欲望满足了,但是精神世界感到很空虚,所以人们依然感受不到幸福

五、过高的欲望及攀比的心理导致幸福感降低。

在“金钱至上”环境的影响下,当下社会容易形成攀比的风气,而贫富差距更加增加了大家的攀比心理。人们比吃比喝,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比排场,比奢侈品,即使是自己生活比较拮据依然要攀比。很多人打肿脸充胖子!用自己没有的对比别人不要的,或者用自己的劣势对比别人的优势,很容易就会产生压力,以至于幸福感降低。

写到最后,笔者想说:其实幸福感只是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人们不妨放慢自己的脚步,在慢节奏的生活里享受阳光和空气,品尝生活的美。人这一生,想明白了就应该知道:家庭温馨,夫妻恩爱才是幸福;心情愉快,内心知足才是幸福;活得简单,过得平安才是幸福。人生苦短,最重要的还是在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