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的大明:读懂了毛知县这句话,才明白剧中的主线是什么

剧版《显微镜下的大明》已经播放到了第五集,现在看来这部剧的主线已经非常明朗了。

剧中主线剧情讲的是男主角帅家默的父亲帅敦诚当年是仁华县“户房”的一位书手,这个职位虽然算不上什么官,但是在当地却十分重要。

明朝的府、县两级政府里面,具体政务的执行机构叫作“三班六房”,“六房”与中央六部相对应,“六房”的职位往往为本地胥吏所把持。

“六房”中的户房,分管钱粮,能在户房工作绝对是个肥差,嘉靖年间的官员霍与瑕曾写道:“各县各户房粮科,年年派粮,时时作弊。”可见当时户房的混乱。

帅敦诚在仁华县户房担任书手期间,发现了丝绢税的问题,在他想要彻查这件事的时候,被杀人灭口,并且还按上了贪腐的罪名。

帅家默长大成人之后,便想借着查丝绢税的机会,为父亲伸冤。

除了上面这一条主线以外,在前五集的内容里还有一条暗线贯穿始终。

在第四集的时候,任主簿在后堂当着其他三位知县的面,给黄知府看自己的靴子时说道:百姓要交的税除了春夏两季的正税和均徭之外,还有各色杂泛,一年到头不停,一户三口之家,春耕秋收,连半两银子都剩不下,第二年买种子还要借钱。

任主簿说到这里的时候,毛知县在一旁情绪比较激动的说出了四个字“这苛政猛……”,虽然只说了四个字就被一旁的邓知县打断了,改口说了句“哀民生之多艰啊”。

但是大家都心知肚明,毛知县要说的话就是“苛政猛于虎”!

而这句话才是《显微镜下的大明》真正的主题,也是这部剧真正的主线。

在全剧开始的第一场戏,帅家默给老乡家计算地亩,地契上确实是写着四亩地,但怎么计算都是三亩六分,两家人为了这消失的四分地大打出手,帅家默百思不得其解。

直到帅家默进入架阁库,他才恍然大悟,并不是田地少了四分,而是地契上面多了四分。

有了这多出的四分地,每年就可以多收四分地的税。

按照这个比例来看,相当于每一亩地的地契上都会比实际多出一分,九分的地交着十分的税,那么整个仁华府有多少地?每年会多收多少税?

虽然这“空气税”看起来已经够荒唐了,但是与剧中的丝绢税相比还是小巫见大巫。

丝绢税原本是战时临时征税,战争早就结束了,可这丝绢税居然顺延了下来,成了固定税目。

更离谱的是仁华这个地区根本就不养蚕,他们要缴丝绢税,每年都只能是卖了粮食,折成银子,然后用银子从浙江等地回购丝绢,进行缴税,这两道手续让缴税的成本翻了一倍。

这还只是税金,没有将运输费用算在里面,在剧中帅家默和邓知县对辩的时候就提到了运输费用的问题。

邓知县说了之前是靠“征调免费徭役”来负责运输,重点就在这“免费”两个字上,押送这么多丝绢上路,肯定需要壮劳力,在那个时代,家中一个壮劳力被免费征调了,可能比让这个家庭多缴点税款还要难以让人接受。

邓知县接着又说了“圣上因为怜黎民之苦,改为以银代役,只让老百姓缴纳一定数额的银钱给官府”。明明是让百姓多缴了税费,却说得这么冠冕堂皇,百姓还要因此而叩谢圣恩。

那么如果百姓坚持不缴税会怎么样呢?程仁清对丰碧玉说得这番话可供参考。

程仁清劝说丰碧玉不要在让弟弟和帅家默插手丝绢税的事,并给她预想了一下如果执意插手的后果,“今天来您的同阳分号查查你们用的猪肉是不是瘟猪肉,明天再到你们的万成分号查查账簿有没有问题,后天金安再给你发个帖子,点你应一个皇差,让你给京城免费上三千斤上好的肘子”。

总结一句话,就是如果你不按照官府的要求来办,官府有很多办法来收拾你,即使像丰氏这样当地的大型连锁机构,官府想要让你倒闭,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那么如果百姓缴了税款是不是会好一些呢?可以看看任主簿的这番话。

任主簿在后堂对黄知府说过:“那些农民会变卖自己的积蓄和家畜勉强交上这一笔税,但是一贫如洗的他们只能被迫去借高利贷,要么被迫让土地卖掉沦为佃户,要么抛荒逃亡,要么把小老和税吏打杀,然后落草去做山贼,每加一次税,这样的事都会重复一次。”

也许有人会认为任主簿的这段话有点威胁黄知府的意思,但是在原著里面接下来发生的那些事情,证明了他真的不是危言耸听,而《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并不是作者编造出来的小说,而是历史纪实。

很多网友说剧版《显微镜下的大明》第一集铺垫太多,进主线太慢,可实际上这部剧从第一场戏就已经开始进入主线了,这个主线就是“苛政猛于虎”。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