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读书分享| 奈保尔、鲁迅、冯内古特…

2023年第一个月已经过去,大家1月份都读书了吗?

一月份我一共读了7本书,

3本小说《米格尔街》、《狂人日记》、《五号屠场》

2本历史《鸦片战争》、《细说三国史》

1本散文《有书真好啊》

1本社科《别想歪了》。

这里面有你喜欢的吗?如果有的话,那就↓看吧!

先说小说

第一本《米格尔街》

这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奈保尔的代表之一。

这本小说有一点群像小说的感觉。

什么是群像小说呢?

举个例子–《水浒传》,它通过对不同阶层、职业、性别人物的描写,反映当时、当地的社会生活。

《米格尔街》描写的就是特立尼达首府西班牙港,米格尔街上居住的形色各异的17个人。这17个人,有热衷做烟花的、有热衷修车的、有从贵族生活私奔的…….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每个人又同样的痛苦、空虚、迷茫。

故事中,每个人的悲伤并不是巨大,但像沼泽一样无法逃脱。无法逃脱的原因就源于他们无法改变的生活。他们想改变,但也真的很难改变。于是,到最后,大部分人在痛苦与麻木中过完自己的一生。

当然,这些有社会原因、历史原因,很复杂,大家要是想详细了解,可以去找一下武汉大学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导读课,这个课程中有一节专门讲《米格尔街》的,老师讲的很多地方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第二本就是《狂人日记》

读之前我是忐忑、因为我怕我读不下去,读之后,我发现担心是有点多余。

这本《狂人日记》是果麦出的,书中收录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本小说集中13篇短篇小说。

看完之后就一个感想:你迅哥,还是你迅哥,牛!

首先,半白话文真的很影响阅读流畅度,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别想读鲁迅,真的劝大家慎重。而且说实话,读鲁迅是需要时机的,时机没到,真的很难读下去。想想小时候被鲁迅课文背诵全文支配的恐惧,大家都懂。

我虽然读完了,但也像我刚说的,并没有办法全部理解。只是这次阅读,发现了以前没发现的一些细节,还挺感慨的。

比如《狂人日记》中,我高中第一次读最记得就是那个“吃人”,因为很震撼吗。这一次再读,让我最汗毛直立的有两个地方。

一是狂人与青年对话,其实也是狂人自己,他不断问:“吃人对吗?”,青年答非所问,最后不得已说:“有许有的,这是从来如此”,狂人便说:“从来如此,便对吗?”。

其实,青年自己也知道吃人不对,但大家都这样,他也就默认了、觉得可以吃人。这就很吓人了,人们不分对错,哪边人多听哪边的,这很真实地呈现了当时社会的“病态”。

第二个就是最后,狂人自己说自己无意间可能也吃了妹妹几片肉。这个“反转”真的让人很抓狂。因为狂人自己反对吃人,最后却发现自己也吃人,这样的一种对比就把“吃人”这一行为刻画地更加恐怖,读的时候也会觉得:天啊,这可怎么办啊!

这只是其中两个小细节,我想早再看,应该还能发现一些别的。

这本书还有鲁迅唯一一篇爱情小说《伤逝》,读完之后你会发现,作为鲁迅的“书粉”,亦舒的创作和这篇小说肯定有不少关联。

如果你想读鲁迅,这本可以安排起来。

第三本就是“地狱笑大师”冯内古特的《五号屠场》

这是一本将现实战争与科幻元素结合起来黑色幽默小说。

故事素材来源于冯内古特亲身经历的德累斯顿大轰炸,主人公比利有一天被外星人绑架走,脱离时间,于是他不停地重返战场,一次又一次亲历已知的战争恐怖。

整体叙述非常碎片,也正因为碎片化,战争的残忍与可笑更加真实、明显;与此同时在这种带有科幻元素的描写下,冯内古特把“死亡”、“战争”描写很不一样,没有悲伤、没有英雄主义,有的知识让人读完笑后,不自觉地陷入思考,后劲非常大。

这本书除了故事本身,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冯内古特幽默的语言,那句不断出现的“事情就是这样”太魔性了,我经常读着读着就笑了。

历史部分

第一本就是我计划内的《鸦片战争》

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人—蓝诗玲。她在序中说,她说想提醒健忘的英国读者,英国过去曾从事过鸦片贸易。能看得出来她对于英国在资本原始积累阶段所采用的“鸦片贸易”是比较直面的,没有逃避。

同时,她也表示中英两国的读者对于鸦片战争的认识有着巨大的分歧。

说到这,可能会有朋友问,作者对鸦片战争持什么态度呢?

我看完后的答案是:没态度。

作者从中英两个角度重新将鸦片战争缕了一遍,这里说的鸦片战争主要是第一次。

她描写了英国的贪婪、无理、骄傲自大,以及在战争中的种种行为,同时也指出了中国清政府在这个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正视历史,更全面的分析、解读就是我对这本书的评价。

除此之外,我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一个历史事件是所有人、事、甚至是一些不知名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和陈舜臣的那本《鸦片战争》比,这本内容更丰富、有中英对比,史料运用也更多。

如果你想更细致了解,那么,可以选这本,如果,你只是想更清晰地了解这场战争的关键内容,那么可以选陈舜臣的那一本。

第二本历史书就是《细说三国史》

说实话,因为我本身对三国的兴趣一般,所以这本我看得并不是太仔细,没有办法详细地和大家聊这本书。

只能简单总结一下,

首先,这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的作品,学术性有保证。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一下,履历绝对让人信服。

第二,这本书是作者对大众原有历史认知的一种“修正”。

所以,书中会有一些比较“新”的解读角度和观点,能让人更加认识三国。

所以,如果你是三国迷,这本可以安排起来。

散文社科

说完小说、历史,接下来就是两个单本《有书真好啊》、《别想歪了》

《有书真好啊》

看完之后,超级治愈,也不知道为什么。

这是在日本岩波少年文库创刊60周年的时候,出版社邀请宫崎骏在出版过的400多部儿童书里面挑选出50本进行推荐。

这本书一共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宫崎骏历时3个月选出的50本书以及差不多200字左右的推荐。

这里插一句,这五十本书有两本中国的,一本《西游记》,另一本是我完全没想到的《聊斋志异》,《聊斋》真的是惊到我了!

第二部分是宫崎骏自己的阅读分享以及趣事。

这部分你能看到宫崎骏和我们一样,面对晦涩的名著也会害怕;

面对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也会开心好久;

他也会告诉我们说,不是读了书就会变聪明,阅读别有那么大压力。

在他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一种像他电影一样温暖,非常让人开心。

最后一本《别想歪了》

我给这本书打一个标签就是:认知矫正。

为什么大家都知道网红餐厅会排队,你还是会排?

为什么“双十一”大家都忍不住大批量囤货?

这本书能给你答案?

这本书是从逻辑学、认知学、社会心理学3个领域出发,

通过对60个叙述名词的解释,让我们的认知重回正轨。

看完之后,你会怀疑自己的智商。

看完之后除了怀疑自己,我最大的感触是:其实认知偏差、偏见本身不可怕,可怕是我们从来不曾发现,可怕的是懂这些的人利用这个去做恶。

好了,以上就是我1月份的读书分享,这里面有你喜欢的吗?

—— END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