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是哪个朝代 秦始皇不应该背这个锅

一: 焚书坑儒是哪个朝代?秦朝,焚书坑儒是发生在秦始皇嬴政当权下的历史事件,大致起因有二:一是在秦始皇推行“郡县制”时遭到了博士齐人淳于越的反对,淳于越要求遵古制,分封弟子,丞相李斯则对其进行驳斥,并要求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二是术士侯生和卢生借为秦始皇求仙丹灵药为名,背地里诽谤疾风秦始皇,被始皇察觉后亡命而去。这两件事情分别引起了焚书和坑儒,史称焚书坑儒。

二: 很多人都认为,“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实行诸多暴政统治的重要体现,而嬴政也因此成为了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暴君代表。其实不然,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思想,在思想文化上形成一统的局面,采取愚民的政策,进而使秦朝能够长期的统治下去。结合当时的局势而言,这种想法无可厚非,也是必要的。嬴政刚刚兼并六国,统一中国,秦始皇所面对的是一个从春秋到战国,诸子百家争鸣500余年的文化思想盛世也是思想文化乱世,而众多思想的存在无疑是对秦王朝进行中央集权统治的一中潜在威胁。同时,由于秦王朝采用的是法家的思想,并将其极端化。因此在文化思想统治的方法上变得过于激烈与强硬,以至于出现了历史上骇人听闻的“焚书坑儒”事件。从这里也不难看出,“焚书坑儒”的实质并非仅有统一思想、愚民这样的简单,其背后隐藏着的是法家思想和其他诸子百家思想在权力上和统治地位的争夺,是主张实行新政的秦王朝对提倡“尊古制”的儒家思想的一次压迫。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武帝采取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大批的儒生死灰复燃,儒家的地位从受压迫一跃到达权力的顶峰,而司马迁的史记在这时诞生,里面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描述与评价也就增加了一些主观性。

三: 总的来说,焚书坑儒这一控制文化思想的举措为巩固秦王朝的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这项措施实行的过于激进,从而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背离了嬴政最初的政治意愿,使秦王朝成为了“百家争权”的受害者。

焚书坑儒发生在秦朝,但我认为秦始皇不应该背这个锅,或者说不是秦始皇要通过焚书坑儒毁灭诸子百家及儒家文化。

首先:始皇认为其完成统一六国是赖宗庙,天下初定,求天下宁息作为国策。即皇帝位之初,求天下宁息,消除共苦战斗不休的状态,因此,他摈弃丞相绾的置诸子为王,而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一法、衡、石、丈尺;毁兵;徙天下豪杰十二万户于咸阳,欲求天下宁息之术。

其次:焚书发生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即秦始皇初并天下,更号“皇帝”七年之后。丞相李斯认为天下已定,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百姓不能专心务农工,士不能专心学习法律。而且对朝廷的诏令以其先秦诸子百家之学议论,如不禁止百家之学,有损朝廷权威,党与林立。因此李斯要求史官将非秦记皆烧之;郡县守、尉将民间所除藏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外其他诗、书、百家语也烧掉,不烧则黥为城旦。不仅如此,敢偶语诗、书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各级官吏见知不举,与同罪。始皇制曰:“可”,因此,是丞相李斯是焚书始作俑者,而并非始皇。

因此,焚书并非毁灭诸子百家文化。综合秦始皇国策求宁息之术,李斯认为如果不禁止诸子百家书和言论,造成士民不能专心力农工和学法律,而且有损朝廷权威,造成党与林立,与天下宁息之术相悖。但是焚书并不代表当时文化的毁灭,从实际执行来看,始皇当世孔鲋将其书藏之以待后世。

第三,坑儒发生在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因为卢生、侯生诽谤秦始皇,始皇让御史调查,有没有人妖言惑乱黔首,发现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只不过始皇长子扶苏认为,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军于上郡。因此,坑儒并非残灭儒生。在此之前,始皇绌儒生是因为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召集鲁儒生七十人至泰山下,议封禅,认为儒生提出的建议难以施用。

坑儒在当时并非如现在所想,况且儒家在秦末并没有居于诸子百家首位。秦末刘邦也不好儒,诸客冠儒冠而来,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骂,未可以儒生说也。

最后,从秦朝灭亡看,焚书坑儒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而是后世望文释意,造成秦始皇焚书坑儒,毁灭儒家文化的论调。

推动一件事情的出现,往往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先说秦始皇本身的原因: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在秦始皇身上也同样适用。

所周知秦始皇是一个控制权力欲望非常强烈的皇帝,他耗尽毕生精力所做的一切就是要将权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巩固国家的统治。

焚书,文化的阉割,把文化的范畴规范在自己手中,方便文化领域的统治,把一切控制在自己掌控范围内。

打个比方,一个学渣找了一个学霸做女朋友,害怕女孩越来越优秀自己抓不住,就各种带着她去玩去打游戏,占用她学习的时间,阻碍她提升的空间。控制学霸成长,把她控制在跟自己一个水准的水平。

就跟这是一个道理。试想下,秦始皇好不容易实现了大一统,像得到了一个超出自己曾经认知的东西,控制欲和不安全感作祟,想要把一切发展控制在自己可把控范畴内,于是控制文化发展就是他的第一步。

如果说焚书是从文化存在表象上来控制发展,那坑儒就是从文化存在根本上切断发展。

都知道发展是离不开人的,那想要控制文化的发展,除了烧掉书籍,还要埋掉所有文化的传播者和信仰者。

拔草,不仅揪掉草叶子,还要连根拔起草根。

不管是焚书还是坑儒,其实还有另一层原因:极致权利的体现。

秦始皇靠的是武力实现大一统,靠武力大一统之后,势必会对于武力解决问题推崇之上,所以说专权又是秦始皇的另一个代名词。推崇武力,势必会削弱儒士,这也是焚书坑儒的一个原因。

所以他想削弱儒士,不会动心思说去说服儒士的认可,武力值爆棚的他,可能也不屑于别人的认同,不满意的不想要的就直接用武力去镇压去迫害,这是秦始皇武力值表现的一面,也是极致权利无人敢反抗的表现。

武力值,成就了他大一统的伟大事业,也是因为武力值,给他这一件丰功伟绩上留下了焚书坑儒的污点。终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但其实就本质上来说,推动一件事情发展的原因不可能是单方面的。

焚书坑儒的另一个原因,是切实与儒士有关。

大概秦始皇,在这些儒士严重,就是“一介武夫”,被一介粗俗的武夫统治,一部分人心理是不接受的。文 武在某种意义上,有时候也是两个对立的群体。文看不上武的粗俗,武瞧不上文的迂腐……

秦始皇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六国这批知识渊博的礼仪博士来帮助他治理这个庞大的国家,

但是迂腐的博士们却并不认同他的做法甚至根本不承认他这个皇帝,屡次阻挠讥讽秦始皇要做的事。

再加上年龄的增长,六国贵族后裔的蠢蠢欲动屡次行刺秦始皇便选择了李斯最直接有效的统治办法,焚诗书加强统一思想和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短期内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却也成了摧毁秦帝国的重要力量,导致士族阶层失去对秦帝国的信心秦末倒倒向了起义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