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后为什么那么恨戚夫人 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吕后为什么那么恨戚夫人?为什么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听我慢慢道来:

在这场宫廷争斗中,世人大多站在戚夫人一边,而去谴责吕后的毒辣和蛇蝎心肠。

其实,仔细看看这两位之间的斗争何尝不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呢?

母凭子贵,作为皇帝的女人们,最终只能凭借儿子去延续以后的荣光,如果儿子做不了皇帝,那自己的下场如何,自己心知肚明,所以这种PK,演变成你死我活的斗争一点也不意外。

个人只是感觉吕后的手段确实有点毒辣而已,要是直接杀死,也许对吕后的声誉还能有点加分项。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这个“人彘”。

这种刑是就是砍断手足,剜去双眼,再熏灼两只耳朵,在强行灌下哑药,残害成没有人形的“彘”(猪)

下面就步入正题,为啥吕后一定要把戚夫人做成“人彘”。

其实吕后把戚夫人做成“人彘”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我们从汉高祖刘邦、吕后、戚夫人三个人特点来说说。

首先是吕后

这个女人不简单,刘邦当泗水亭长的时候,她老爸就把他嫁给了刘邦,吕雉跟着刘邦没少过苦日子,而且刘邦又好色,又没钱,吕雉不但物质上贫困,精神上也无法得到丈夫的关心,楚汉战争中,更是被项羽抓去当了两年的人质,于是吕雉养成了自卑、不安、焦躁心理。

把戚夫人做成“人彘”,表现出了吕雉的残忍和非理性的病态心理,这和吕雉的长期动荡生活和被刘邦冷落是分不开的,这对吕雉的情感和好强的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

而且戚夫人和他的儿子备受刘邦的宠爱,刘邦常想废掉吕雉的儿子太子之位,而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这让吕雉时刻生活在担心和忧虑当中,做梦应该都想弄死这娘俩,也为以后毒杀戚夫人留下了必然性,儿子间的地位变成两个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再看看刘邦

刘邦常常是为了自身安危和政治利益连自己的亲情也不顾的人,在与项羽的战斗中,逃命的刘邦把自己的亲生子女推下车,项羽抓住了他老爸的时候,他说我爸就是你爸,杀死了给我分点儿。

这样一个人怎么能够不顾及群臣的反对和自己的利益,而废掉太子刘盈,而去立赵王吗?

不过刘邦太好色,本性是改不了的,经不住貌美的戚夫人天天晚上在枕头边上哭哭泣泣而决定改立太子。又处处为戚夫人母子考虑,这更激发了吕后的嫉妒和恐惧心理。

刘邦对戚夫人的这种过度宠爱和他自私的本性是导致戚夫人悲惨命运的必然因素。

最后我们看看这位戚夫人

首先说,这个女人也不是省油的灯。

戚夫人日夜啼哭,就是想用刘邦对她的宠爱来打动刘邦,好废掉太子刘盈而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从儿子刘如意出生开始,戚夫人就在想,以后自该怎么办,有儿子了,有盼头了,如果有天自己儿子做了皇帝,自己不就是皇太后吗?她每每憧憬自己的未来,希望儿子君临天下的那天,不自然的心里美美哒。

但是她却忘了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驰的道理,这是他最后悲惨命运的必然因素。

我们换个角度来思考,如果刘邦想要废掉太子刘盈时候,戚夫人能够和大臣们一起劝阻刘邦,或许结局又是另一番景象。又如果在刘邦死了以后,自己被吕后囚禁永巷的时候她能够忍耐下来,很可能会保全余生。

但是她没有,她天天在哪里唱着那首直接导致他悲惨命运的歌儿:“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你说这个戚夫人是聪明还是笨蛋,一目了然。

也正是这首歌,让吕后下定决心,当初也许吕后并没有想杀死十多岁的刘如意,但是听到戚夫人天天这样唱。最终导致了刘如意的被杀,而刘如意死后,吕后就把戚夫人做成了“人彘”。

其实这何尝又不是历史的选择呢!

同样为人妻,同样为人母,同样是怀胎十月。照常理,吕后和戚夫人彼此更能体会作为女人的艰辛,尤其是作为皇帝身边女人的辛酸。

然而,吕后并没有因戚夫人身为女人且早已因汉高祖刘邦的去世而失势,将其放过。

让人倍感奇怪的是,吕后不是将其一刀斩首毙命,而是将其做成了人彘,让戚夫人尝尽苦痛,对其折磨三天后才让其死亡。

吕后为什么如此痛恨戚夫人?

吕后痛恨戚夫人,是因戚夫人倚仗年轻貌美,能歌善舞独得创立大汉帝国的汉高祖刘邦的宠爱。

戚夫人凭借上述优势向刘邦提出改立太子的要求,将吕后所生的刘盈废掉,改立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

这无疑想一举窃取吕后为之付出多年换来的成果。

更令吕后无法忍受的是,自己倾家资助并为之两次深陷牢狱的夫君——刘邦,竟然同意了戚夫人的请求。

刘邦一连两次,在公开场合,在众臣面前明确提出改立太子的想法。

理由是,现任太子刘盈过于“仁弱”,比不上刘如意。

同时,也是刘邦认为最重要的理由,刘如意无论在性格上还是做事上,和刘邦相近,即“类我”。

吕后此时不仅要承受着刘邦因自身年老色衰引发的疏远,还要承受刘邦对自己爱子的嫌弃。

未等吕后开口反对,一帮跟随刘邦征战天下的元老重臣纷纷现身反对。

尤其是被后人称为“儒宗”的叔孙通最是极端,当着刘邦的面说,如果刘邦改立太子,他就在刘邦面前自杀。

尽管刘邦遭到如此强烈的反对,依然不改主意。

刘邦明确提出改立太子的时间,最早是在汉九年(公元前198年)。在这之前,刘邦和戚夫人却是早就有诸多的举动,让吕后感受到刘邦已经不是之前的刘邦。

吕后是在汉二年四月,因刘邦兵败而被项羽虏获遭到人生中的第二次囚禁,与刘邦天各一方。(第一次同样是因为刘邦,私放服徭役人员,被秦朝官府投入狱中。)第二次被囚禁的时间近三年的时间。

吕后在项羽军营中遭受苦难的时候刘邦却是左拥右抱。攻破定陶,遇到了戚夫人,将其收纳。紧接着又收纳了三个女人,薄姬,管夫人和赵子儿。

当吕后在汉四年九月回归到刘邦身边时,甚至刘如意已经出生。

很难描述吕后见到这种情景,会有什么反应。

然而,还未等吕后将心情调整过来,刘邦又给吕后出了一道难题。

刘邦十分宠幸戚夫人,走到哪里,都带在身边。

汉五年,刘邦称帝,吕后成为皇后。仅隔数月,刘邦册封的异姓诸侯王相继叛乱。刘邦领兵出征。

而受到刘邦牵累两次被囚禁,顶着全族被杀的风险,资助和支持刘邦起兵造反的吕后则被留在长安,与萧何,刘盈一同为刘邦提供军需粮草和生活用品,继续为刘邦及刘氏江山操劳。

都说吕后刚毅,像个男人。她如果不刚毅,如何去消解刘邦和戚夫人带来的噬心之痛,还要将其隐藏起来,在安抚性格柔弱的太子刘盈的同时,还需处理各种政务,与一干杀人如麻性格暴躁的武将打交道。(《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可是,吕后换来的却是汉九年刘邦当众宣布改立太子,太子人选就是一直与刘邦在一起的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

等到汉十二年,刘邦再次对张良说,要改立太子。

在刘邦第二次提出改立之前,吕后不顾自家的声誉,设计除掉兵仙韩信,诛杀彭越,剁成肉泥,赏赐各诸侯王进食。

留下恶名,换得刘氏江山的稳固,却仍然没有能够改变刘邦的决定。

此时吕后眼中的事实是,由于戚夫人的出现,先是夺走了丈夫,紧接着中伤了爱子刘盈,而后又借着夺太子之位的名义,抢夺吕后唯一拥有的皇后身份。

吕后如何不痛恨戚夫人?

至于吕后后来将戚夫人做成人彘,事情并不是后人描述的那样,刘邦死后即刻就将其做成人彘。

而是刘邦死后有了一段时间后,才动的手。

其中的差别是,吕后并不是立刻进行报复,而是感受到屈辱和威胁之后,才最终出手。

刘邦死后,吕后下令将刘邦宠幸过的和宠爱的姬妾,悉数驱赶至永巷(相当于冷宫)。

戚夫人刘如意在刘邦的特意安排下,早已到自己的封国——赵国去了。先于戚夫人去赵国的还有周昌,周昌原是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手,随时可以被提升为丞相。

他被调派至赵国为相,实际上就是降职,周昌本人也不愿意。但得知刘邦的用意后,周昌这才走马上任。

原来,周昌在刘邦第一次提出改立太子时,周昌以御史大夫的身份出面劝阻过,这无形中就代表了众多臣下的意见。吕后对此十分感激,不惜下跪,拜谢周昌。也就是说,周昌对吕后是有恩的。

刘邦特意委派周昌为赵国的相,就是为了防止吕后对戚夫人母子报复。

吕后在征调戚夫人母子入长安时,才想明白刘邦调派周昌的用意。

这更激发了吕后的怒火。

吕后打定主意,要将戚夫人母子征调至长安。

她先是将周昌调回长安,而后征调戚夫人。

没有人阻拦,戚夫人只得来到长安。

此时,吕后并没有将其杀掉,而是让她在永巷之中受罪,穿着罪人的衣服,干最重的活。

本来,戚夫人一直忍辱负重下去的话,熬到吕后离世,戚夫人自然有出头之日。毕竟,戚夫人比吕后年轻。

然而,在刘邦身边生活了近十年的戚夫人,早已适应了贵族的奢华生活,对这种罪人生活根本无法忍受。

时常会以歌舞表达自己的心情。

但是她的歌词隐隐含有,期盼自家儿子赵王刘如意来救自己的意思。

这使得,吕后感受到了潜在的威胁,担心刘盈过于仁弱斗不过类似刘邦的刘如意。

吕后决定对刘如意出手。

很快,刘如意被征调至长安。

吕后本想直接下手,却被已是皇帝的刘盈识破,顾念兄弟之间的情意,对刘如意是寸步不离。

直到数月后的一个早晨,才因刘盈见刘如意酣睡不起,将刘如意独自留在宫中,被吕后以毒饼毒杀。

到了此时,吕后才向戚夫人出手,将其手脚砍下来,颠倒位置,再缝合好,而后将其毒哑,将其戳瞎,将其扎聋,又置于厕所之中。

吕后将此时怪物模样的戚夫人,称为“人彘”。

戚夫人成为人彘后,又存活了三天,才死去。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