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陵发掘的悲剧 发掘成为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

定陵发掘的悲剧,定陵,是目前为止中国唯一一座国家有计划发掘的帝王陵寝,当1958年,定陵已被打开的消息一经公布,便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

然而,后续出现的一系列事情,却让定陵的发掘成为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剧,没有之一!

说到定陵,或许有的朋友比较陌生,但说到他的主人——万历皇帝朱翊钧,想必大家就有眉目了。

历史上,万历皇帝曾因三十年不上朝而出名,其在位48年,是整个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同时也是一个比较有争议的皇帝!

那么关于定陵考古,为何说它是考古界的极大教训与无法挽回的损失呢?

主要原因有二:

其一:文物保护技术不成熟

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考古技术还很落后,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也不够。

因此,在万历皇帝及两个皇后的棺椁被打开后,由于没有得到及时保护,众多丝织品及其他文物被风化!

其二:特定的历史时期

由于没有专业的文物存放地,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的尸骨被存放在定陵文物仓库中。

但在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中,一群学生喊着口号冲进了定陵文物仓库,将剥削者“地主阶级的头子”万历皇帝及两位皇后进行批斗,并将其尸骨砸碎,焚烧!

连同所有与之相关的资料,照片,全都被激进的青年们付之一炬,并在随之而来的一阵暴雨中,全都烟消云散!

甚至是安放万历皇帝的棺椁,也被人们抛弃在山沟之中!

而据传言,当时参与定陵考古发掘的人,以及后来私自捡拾万历棺椁的村民,其结局都不太好。

明神宗朱翊钧 定陵的主人

明朝正儿八经的皇陵有14座,北京昌平十三陵加上南京的明太祖明孝陵,建文帝朱允炆的陵墓是个谜,因为他的皇位被四叔明成祖朱棣推翻,去向成谜;而明代宗朱祁钰的陵墓当初是按照亲王的礼仪建的,严格上不算皇陵。

明朝的这14座皇陵。在整个明朝都保存完好,在清朝268年的岁月里,也得到保护和多次修缮,没有任何官方和民间挖明朝陵墓,到民国时期,孙殿英的军阀也只是挖清朝的皇陵,并没有对明朝的皇陵动手。

一直到建国后,明朝皇陵的地宫都是保存完好的。但是,民间没人盗,文化界却有人动了歪心思。

明神宗朱翊钧的金丝帽 定陵出土

1955年10月,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联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长沈雁冰、人民日报社社长邓拓、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长范文澜等人,请求发掘明成祖永乐皇帝的陵墓–十三陵之明长陵,很快得到批准。

吴晗和郭沫若是明史专家,他一心一意想找到已经失传了大部分内容的《永乐大典》,一心一意想从明皇陵里面找到一些能解开明史谜底的东西。爱一件事,会让人想挖别人的坟墓。

复原后的朱翊钧和皇后的棺材

只不过,朱棣的气场过于强大,他们苦苦寻找,就是找不到朱棣长陵的地宫入口,意外之中却发现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地宫入口,于是就调转枪头,开挖定陵。挖定陵的过程很顺利,挖掘过程中没人死亡,没人受伤。

1956年定陵被打开,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其中有大量丝织品,在定陵发掘之前,民间很少能保存明朝期间的丝织品,而定陵的整匹丝织品,每卷上都写着尺寸、时间、产地、质地,非常珍贵,可是因为保存手段和技术太落后,丝织品都没能保存下来。

定陵打开时,明神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个皇后尸体已经腐烂,但是骨架都完好,头发软而有光,楠木棺材虽然表面腐蚀,但是内部质地良好。可惜,文革时期,明神宗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尸骨都被红卫兵烧了,楠木棺材也在那时候被丢弃。不过,吴晗也算有收获,因为发现了定陵里明神宗的腿一长一短,这被吴晗认为是万历皇帝长期不上朝不见大臣的主要原因。

当年,明神宗朱翊钧十分重视自己的陵墓建设,他1572年9岁登基,1584年,朱翊钧21岁那年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1590年完工,1620年入住。定陵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耗费800万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这钱相当于明朝两年的中央财政收入。封建社会的帝王,真是太腐败了。

现在,万历皇帝的尸骨早已化作尘土,而他精心打造的定陵已经成为五A级景区,供世人参观游览。

总有一天,我们保存出土文物的技术会适应考古需要。定陵挖出来的东西,许多没有得到保存,太可惜了。十三陵里面到底有没有《永乐大典》?即使有,几百年过去了,纸质书还能保存完好吗?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