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玉的情商特征(情到极致情却无一一试析宝玉的情感历程)

宝玉的情商特征?《红楼梦》开篇言情,“红楼梦引”歌曰:“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宝玉的情商特征?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宝玉的情商特征

《红楼梦》开篇言情,“红楼梦引”歌曰:“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题材宽广,结构庞博,但主旨言情,故而,作者以神瑛侍者施绛珠草甘露之惠为因,以绛珠仙子酬神瑛侍者灌溉之情为引,以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真情痴恋为线,着重讲述了宝黛钗三人的情感故事。作者言情,乃是“亲历一番情欲苦,人生始辨幻与真”,既有盛宴之后的落寞,更有挣扎之后的醒悟。

一、情之始

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修成仙体。只因灌溉之情未酬,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境,那绛珠仙子闻之,也欲下世为人,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以偿甘露之惠。

两者幻化入世,神瑛侍者托身贾宝玉,绛珠仙子化作林黛玉。人间初会,黛玉见宝玉时,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初见黛玉,则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作者这样写,有两层意思:一是和前面的神话故事相衔接,做到起承有据;二是为以后的情感故事埋下伏笔,喻示二人将前缘再续。

宝黛初会,一见如故,谁知云谲波诡,凭空生出波澜。宝玉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黛玉说:那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都有的。宝玉痴狂病发,摘下那玉,狠命摔去。宝玉摔玉,乃是抱怨命运不公的意思。姊姊妹妹没有玉,这也罢了,这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宝玉推己及人,认为上天亏欠了黛玉,为黛玉怒不公、愤不平。只是,宝玉一片苦心、无限痴情,别人未必明了。晚间,黛玉淌眼抹泪,伤心不已。

宝黛初会,一惊,一笑,一怒,一哭,四个字,写尽了儿女情态。此后,宝玉和黛玉跟着贾母住在“纱橱里”,食则同坐,出则同行,黛玉但有喜欢的,宝玉必全力奉上。宝玉对黛玉的这份感情,一如神瑛侍者对绛珠草的甘露之惠,清澈明亮,纯洁无瑕。

二、情之态

二人世界的美好,终究是要被打破的,此时的宝钗已在路上,湘云也即将到来,宝黛之间的感情,将面临着重重考验。

87版电视剧中,宝钗初现,灿若明珠,恍若仙子,而黛玉则怏怏无语,踟蹰不前。倒是宝玉,大大方方,一把拽住黛玉,同迎宝钗。此时的宝钗,温情脉脉、神采飘逸,正仔细地打量着二人。黛玉的怏怏与踟蹰,宝玉的大方与热情,宝钗的温情与打量,准确地刻画出三个人的神态,是编剧对人物形象的经典塑造,对曹公命意的准确表达。

原著中,宝黛钗初会,乃是书中第八回。黛玉寻宝玉至薛姨妈处,见宝玉宝钗炕上说话,便说:哎哟,我来的不巧了!打趣宝钗,宝钗却浑然不觉。读者读至此处,好似嘴里含着一块话梅糖,一半酸,一半甜,张口不是,闭口也不是。宝钗劝宝玉不要吃冷酒,黛玉则借雪雁送手炉之机,奚落说:“我说的,你全当耳旁风,怎么她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黛玉的话,话里有话,一半是酸意,一半是爱怜。

宝钗出场,黛玉含酸,宝钗相忍以让,事情也就风轻云淡地过去了。湘云则不然,一出场,便让宝黛之间误会重重、口角不断。第二十回,宝玉在宝钗处闲话,闻湘云来了,两人一起赶来看望,正值黛玉在旁,便冷笑道:“亏在那里绊住了,不然早就飞来了。”接下来,黛玉酸话连连,宝玉百般赔笑。

此时的宝钗,尚不知宝黛之间的脾性,把宝玉唤了出去见湘云,这更惹得黛玉生气不已。两个人一边嗔怪,一边解释,都道:“为的是我的心!”好在误解不深,宝玉款语温言,真情告白,黛玉心回意转,避重就轻,只拿个“青肷披风”开脱,这事也就过去了。曹公妙笔,轰隆隆漫天乌云,飒爽爽一阵秋风,读者读书至此,自是忍俊不禁。

三、情之困

友情可以分享,爱情却是独属。黛玉痴心一片,想着长远,很在意宝玉的一举一动,对于宝玉的多情,心中总有点不自信,所以,难免自怨自艾;宝玉热情处处,昨黛今钗,只爱在女孩子们中厮混,把自己对黛玉的爱情混杂于宝钗、湘云的亲情中,虽然宝玉心底无私,但难免黛玉起疑猜忌。

第二十八回,元春赐物,独宝钗与宝玉一样,其中大有深意。宝玉把自己的送给黛玉,黛玉回绝,并拿“金玉”说事,敲打宝玉。宝玉立誓表白,说心里只有黛玉。黛玉道:“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宝玉道:“那是你多心,我再不的。”黛玉的心事,全在此话中,可见,他们缺少的不是真心和真情,而是理解和信任。

第二十九回,因为“金麒麟”的原因,宝黛之间误会已极、口角尤烈,宝玉狠狠地砸了通灵,黛玉恨恨地剪了穗子,直至贾母出面,两人方才罢手,贾母伤怀,哭道:“不是冤家不聚头”,“没有一天不叫我操心”。宝黛二人,用情愈深,勘情愈重,所以每每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然物极必反,冷静之后,二人开始反思,一番衷肠互诉,换来前嫌尽释。

第三十二回,黛玉见宝玉和湘云走的近,担心他们真的结下儿女私情,便赶来察看。正值宝玉贬斥史湘云(和薛宝钗)的“仕途经济”为混账话,听到宝玉不怕得罪湘云,极力维护自己,黛玉的千般幽怨,顷刻释怀,确信宝玉一片真心,并无二念。

宝玉出来见到黛玉,千言万语汇成一句:你放心。并说:“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缘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宝玉的话,如雷轰电掣,似肺腑飘来,黛玉满心感动,心中万语,却半字也吐不出来,唯怔怔地望着宝玉,两眼滚下泪来。宝玉还欲再说,黛玉转身走了,道:“还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

从两小无猜,到拈酸打趣,从“为的是我的心”,到“那是你多心”,从“你放心”,到“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宝黛之间的情感终于蝶变而升华,他们不再懵懂年少,不再青春易躁,他们分是两个人,合是一颗心,在精神与情感上,他们像高山流水一样,琴瑟和鸣。

四、情之悟

第二十一回,庚辰脂批,言宝玉有三大恶:一是不听劝,二是对人重情不重礼,三是有情极之毒。宝玉重情,尤其是对那些女儿家,心中有着无限的爱慕和尊重,爱到极处,不惜性命相护。但宝玉又是个性情中人,认准的道理,从不听人规劝,爱到后来,又把所有的情感,完全放弃。宝玉用情以真,情悟之后,继之以殇。

二十一回,湘云来后,宝玉早出晚归,只在湘云、黛玉左右,不论个黑天白日,也没个分寸礼数,这引起了袭人的警觉。袭人言冷语淡,不理不睬,目的是规劝宝玉回心收意、安心正业。由于袭人冷淡过重,激起了宝玉的逆反,两人便打起了冷战,伤心之余,宝玉写下了“焚花散麝”的文章来。

这是宝玉第一次遭遇情感挫折,也他第一次开始情感思考。宝玉秉承庄子的逻辑,认为不是自己不听劝,而是袭人麝月太过多事,不是自己整日要厮混于女儿群中,而是钗黛花麝仙姿太美、灵窍太精,是她们太过美好,引得自己沉迷其中。怎样才能脱离其中呢?宝玉提出了:“焚花散麝,丧减情意”方法。

此时的宝玉,认识是肤浅的,他只看到了事物的一面性,其所提出的方法更是歪理邪说。所以当黛玉看到他的庄子文时,提笔写了四句诗:“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在情感的道路上,宝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理要悟。

二十二回,宝钗过生日,因一个戏子的扮相问题,宝玉卷进了是非之中,既得不到湘云的理解,也得不到黛玉的宽恕,伤心之余,感念庄子的“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便写下了偈语: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

和上从“你”身上找原因不同,这一次,宝玉从“我”身上找原因,认为是自己多事,所以才有“巧者劳而智者忧”,如果自己不多事,便不会卷入是非之中。同时,还写了一首《寄生草》:“无我原非你,从他不解伊。肆行无碍凭来去。茫茫着甚悲愁喜,纷纷说甚亲疏密。从前碌碌却因何,到如今回头试想真无趣!”

庄语、偈语和《寄生草》讲的都是一个意思,看破事物,忘记自我,如此便可以避免感情的是非。宝玉的第二次思考,比第一次进步许多,但仍然似是而非,他以为“忘我”、“无他”,便可解脱,其实,这有点矫枉过正。

五、情之殇

第三十六回,宝玉想听龄官唱曲,本以为以自己的身份,龄官必然会欣然应和,谁知龄官根本就没拿宝玉当回事。听宝官说,蔷二爷让她唱,她是必唱的,宝玉甚是奇怪。贾蔷来了,带着一两八银子买的雀儿,哄龄官开心。龄官说出一番道理,贾蔷又是放鸟,又是聘医,一如宝玉关爱黛玉。

宝玉折戟龄官面前,让他又认认真真地开始了思考。回到怡红院,对着黛玉、袭人,宝玉叹道“怪道老爷说我是‘管窥蠡测’,昨夜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这就错了,我竟不能全得了,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
蒙府本有一段侧批:“这样悟了,才是真悟”。

经历了那么多情感挫折,至此,宝玉终于知道了情感的真谛,焚花散麝,那是奇谈怪论,丧减情意,那是庸人自扰,真正的开悟,不是放弃,而是选择,是佛家所说的: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所以,文中写宝玉:“自此深悟人生情缘,各有分定,只是每每暗伤‘不知将来葬我洒泪者为谁?’”

从真心,到专情,从博爱,到唯一,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警幻榜中称宝玉为“情不情”。“情不情”的意思或许有两层:一是,对于那些即使没有生命的事物,都能够倾情相爱;二是,明白了爱情的真谛以后,对那些应该有情的,也能够狠心做到“止于敬而绝于情”。脂批说宝玉有“情极之毒”,这个情极之毒或者就是“止于敬而绝于情”吧。

第二十一回,脂批透露,“后文方有‘
悬崖撒手’一回,若他人得宝钗之妻、麝月之婢,岂能弃而为僧哉?此宝玉一生偏僻处。”悬崖撒手,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意思是:顿悟人生,能决然放弃旁人认为幸福美满的生活,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境界。

宝玉视黛玉为知己,为唯一,也立下“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的志愿,但造化弄人,黛玉泪尽而亡。宝钗、麝月,既有美貌,又有才情,和宝玉唯独志趣不一。视富贵如烟云,悟美眷于无常,求知己而不得,守痴情以终了。来是情种,去能不情,这是宝玉的不足,也是宝玉的可贵。

求黛不得,舍钗而去,为“世人莫忍为者”,是为情之殇也!

六、情之了

“你死了,我做和尚!”三十回语,一语成谶。求黛玉不得,转而求其精神世界,这或便是宝玉悬崖撒手、弃家为僧的原因。

漫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还是那首《寄生草》,一曲哀婉的唱词,此时的宝玉再听之,想来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