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婆罗门的六识(印度式礼教黑色幽默)

如果去印度旅游,有两个景点一定要去,无水之河,佛祖成道之树!景色一般,但是透过景色,你会体悟印度文化的沉淀。

圣城伽耶,是中国游客一定要去的,城外有一棵菩提树,据说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成道,无论信不信佛,都应该去看看。感悟老树身上附着的历史风韵。

印度教是一个很奇怪的文化造物,发明了一个文化概念,“解脱”。渡过生死河,才能解脱。玄奘大师在《大唐西域记》中记录,渡尼连禅河,到达这条河在印度教里,有另一个名字帕拉古河!无水之河!真的没水!

《罗摩衍那》记录了这个故事。毗湿奴大神的转世分身神王罗摩被流放,印度教有一个奇葩的文化逻辑,神是神通广大,绝不直接出手拯救世人,而是转世投胎成英雄救世。这些英雄自然属性是伟正光,但是都很古板,恪守礼仪和传统。这就是一个文化陷阱。

流放的路充满了未知,经过伽耶,正好是父亲的祭日。英雄罗摩一定要进行肃礼!

如果,我们有心历史,会发现一个所有文明都会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历史悠久的,富有传承的文明中,行礼教!

礼教仪式就是印度教的文化核心,吠陀经从本质上看,就是祭祀礼仪经典。

在中国文化传统认知中,礼教即礼仪教化,因为重视名份,又称名教,礼教思想统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余年。对名教系统的破坏行为称为"僭越"。

《仪礼》一书晦涩难懂,号称礼仪三百,威仪三千,规定了人从生到死的所有仪礼。

印度的礼仪文化一点都不差,祭祀的仪轨、流程体系相当繁琐,错一步都不可。 肃礼需要祭品,用米饭捏成,经过祝祷的小球,还需要酥奶、芝麻、鲜花、檀香。

就算罗摩是大神转世,命中注定的神王,在流放中,也得准备准备,他们在帕拉古河边 安顿下来,罗摩去附近的村庄筹集肃礼所需的物资。

画风一变!黑色幽默开始了,罗摩的老爹灵魂现身了,要求肃礼!否则无法走上解脱之路,罗摩的妻子悉多有点尴尬,女人是卑贱的,不能主持祭祀,什么材料都没有,不符合程序,违规会被命运开出罚单,给整个家族带来厄运。 罗摩的父亲怒了,都死了,解脱才是重要的,要这些形式主义干啥?有病?

悉多没办法,按照老公公的要求,用泥沙捏成的 丸子作为供奉。

知道罗摩小心眼,悉多请了2个重要证人,帕拉谷 河、菩提树。

罗摩回来了,得到这个消息,大怒!

帕拉股河保持沉默,拒绝作证,榕树讲出实情,被罗摩击断树干。 罗摩兄弟按照吠陀的要求,重新肃礼,父亲的亡灵被罗摩拽了回来,大怒“有病,瞎折腾,老子已经走了很远了,还得再走一遍,玩呢?” 悉多神女决定诅咒! 1、帕拉股河从此成为无水之河,就像真相被隐藏,河水只能在河道底下流淌。 2、菩提树因为独自支撑而受到赐福,独木成林。

释迦牟尼就在这棵 树下成佛!

罗摩回国登基为王,为不违民意,忍痛把怀孕在身的悉多,遗弃在恒河岸边。尽管,在他最为难的时候,悉多抛弃了公主的身份,陪着他流浪,《罗摩衍那》的作者尽管同情悉多,依然要这样安排,在印度文化中,规矩才是永恒的,神一样被规矩约束。

孔子重礼,把人群分成君子和小人,君子就是贵族,小人就是平民,跟人品无关,所谓仁爱就是君子对小人要有爱。这是特殊的历史背景决定的,站在今人的视角,一切都变了!周礼已成尘埃,《论语》却成为永恒。

印度教不断的进行改革,吠陀经已经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懂,但是等级森严的社会秩序,已经成为文化惯性。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