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苦茶在哪里办(甜苦交织人生滋味)

在缅甸,茶只有两种,甜茶和苦茶。甜茶叫“拉佩依”,苦茶叫“叶内碱”,前者是英伦遗风,后者是缅甸传统,两者彼此区隔,又相互交织。甜与苦被认为是人类味觉的两个极端,而甜茶与苦茶也对立地代表了缅甸人两种不同的生活。

甜茶,来自英伦遗风

谁会不喜欢甜呢,西敏司曾认为嗜甜几乎是人类一种普遍的本能,但在其写作《甜与权力》时,才意识到自身认知的偏狭,在很多文化中,甜并不是被供奉的味道,在许多地区,糖的使用与普及甚至是极为晚近的事。暂时无法考证缅甸糖与甜味的历史,但是将糖与茶结合在缅甸并没有多久远的历史。这个对缅甸人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的事物跟英国殖民、英属印度参与国家管理密切相关,英国殖民期间缅甸甘蔗种植面积大幅增长便是佐证。

甜茶以浓稠的红茶做底,佐以奶精和糖,呈棕黄色,味极甜并带一丝茶味。甜茶最早是作为英国人的下午茶出现在缅甸的,但其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出乎人们的意料。如今,这种甜茶馆遍布缅甸的大街小巷,并被24 小时不停地消费着。

2012 年我初到曼德勒时,常被朋友带去喝甜茶。曼德勒的茶座10 年前开始兴起,现已随处可见。朋友说以前缅甸人喜欢在被称作沙拉吧的小店里,一边DIY 做茶叶沙拉一边聊天,现在都已由茶座取代了。茶座是小号的,一个茶几、几把圈椅,摆着简陋茶具。

朋友认为,茶馆是缅甸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符号,因此一些服务不太好的茶馆我们也没有放过,每当当地有新的茶馆落成,我们立即去尝鲜。朋友喜甜,爱甜茶,也爱茶馆中各色油炸食品,他说自己虽是缅甸华人,却有一个纯正的缅甸胃。我对甜和油炸食物都不大感兴趣,却跟着喝了不少甜茶,它们给我的味道都一样,甜到腻。

■缅甸茶馆

甜茶馆,缅甸现代生活的表征

缅甸的茶馆不仅是品尝甜茶的地方,也是各种各样的缅甸美食集散地和教室,供应的菜品往往会反映主人的种族特点。由缅甸少数民族经营的茶馆是深入发掘传统缅甸面食和米饭佳肴的好地方。印度人或者穆斯林经营的茶馆倾向于提供受南亚影响的油炸小吃,比如萨莫萨三角饺、普利( 夹着番茄咖喱的炸面包),还有一种烤面包Nanbya,它也经常作为甜点出现。中国人经营的茶馆则以烘焙的甜食、蒸熟的肉包以及点心之类的东西为特色。

足球与茶馆的关系密切,只要有球赛,各家茶馆都是爆满的。大家点上一杯甜茶,围坐在一起观看足球比赛,茶馆时而平静,时而嘈杂。英超最受欢迎,欧洲其他联赛也会有,但不像英超那样被热切关注。缅甸人一向性情温和,在足球赛期间的茶馆里,你能见到很多“原形毕露”的缅甸人,他们或狂喜欢呼,或落寞不语,间或利物浦的球迷和切尔西的球迷扭打在一起。

后来,我离开了城市,前往乡村做调查。等到跟村子里的小伙子熟悉之后,他们开始邀请我一起去镇上的甜茶馆,骑摩托车,10 分钟的车程。点上甜茶、点心之后,他们拿出在村里无法使用的手机(没有信号)跟女孩子聊天,看看球赛或者电影,对他们来说,茶馆就是一种现代生活。

这些年轻人并不十分渴望成为城里人,但却希望这些都市元素能时时出现在生活中。那杯甜到极致的茶,承载了他们内心深处对都市生活的诸多想象。

如果细细品味缅甸的甜茶,会发现它的颠覆传统的力量并不来自于它的甜味,而是它所塑造的茶馆文化,一种俱乐部式的都市人群聚集方式。这种方式被认为是现代的,并与传统相区隔。中国情况恰恰相反,我们的茶馆是反现代的,用来怀念旧时光,是洪水猛兽的现代性中留存不多的牧歌田园。

■村里大树下的茶摊,是男性的专属,女性极少参与其中

苦茶,在乡村生活中唱主角

在中国,这种奶加糖的东西是没有资格被称为茶的,经常会让人臆想为咖啡的变种,它浓郁而无境界,流动却无底蕴。下面要说的苦茶,可能会让你对缅甸的茶产生别样的认识。

在缅甸,苦茶叫“叶内碱”。“叶内”是开水的意思,而“碱”有粗糙、不光滑之意,可引申为苦的、涩的,所以“叶内碱”可直译为“苦涩的开水”。苦茶呈暗红色,味苦但并不强烈,几乎每一个缅甸家庭都至少有一把保温茶壶,里边装的就是这种苦茶。缅甸人对“苦”有自己的理解,我曾将从中国带回的红茶和绿茶送给他们,这些也是常规的苦茶,但他们却觉得是甜的,并且表示完全不能接受这种味道,让我不得不思考苦到底是怎么的一种味道?

我在缅甸所有地方喝过的苦茶都是一个味道,不管是曼德勒,还是仰光,不论是城市,还是乡村,不管是缅族,还是其他民族,都是同一种颜色,同一种滋味。难以想象这个充满了矛盾和分化的国家在饮茶上面竟然如此统一。中国人喜欢将茶分为三六九等,在缅甸,茶的世界并不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但缅甸人都知道要形成一个正在成熟的茶叶市场,当下最紧迫的就是建立茶叶分级制度。

都市里也有苦茶,它们出现在早餐店、大排档、甜茶馆的餐桌上,供食客免费饮用,沦为附庸,充当配角。城里的人家也绝少拿苦茶招待客人,这会有失身份。但在乡村,苦茶却是毫无争议的主角。苦茶还会被装入水壶中,带往田地,成为炎炎夏日的解暑佳品。

走入缅甸的乡村人家,他们一定会请你喝苦茶、嚼槟榔。村民们喜欢成群围坐在大树下,喝苦茶、聊天。如果你是一个乡村调查者,那最好的方式便是跟他们一起蹲坐在大树下喝喝茶,聊聊天。有人来,有人走,树下永远不缺人,人们变换着各种话题,从国家大选、政党纷争到桃色新闻、家长里短,这是乡村生活最简单、最廉价的休闲方式,村民们用苦茶和流言打发那些日复一日望不到头的生活。

在缅甸,茶的世界是男人的世界,就像巴厘岛斗鸡一样,充满雄性色彩。城市的甜茶馆,很少看到女性光顾,即使偶尔出现,她们也只是用餐,用完之后匆匆离去,绝不会像男人那样点上一杯甜茶,喝上几个钟头,缅甸有些茶馆甚至不对女人开放。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乡村,村里的大树是男人的战场,年长的女性偶尔也会加入,但年轻的女子却被告诫不能靠近那里。

苦茶,变种造就百搭美食

苦茶还有一种著名的变种叫“拉佩豆”,缅语中,拉佩是茶叶的意思,豆则是代表拌的动作,因此,“拉佩豆”顾名思义就是凉拌茶叶的意思了,换个更好听一点的说法,叫做茶叶沙拉。

将发酵好的茶叶与卷心菜、蒜末、小米椒、花生、蚕豆等拌在一起,味道极为丰富而富有层次,集苦、酸、辣、香、咸于一身,是缅甸人最爱的小食品之一。这道菜百搭,它既可以是一道小吃,一碟开胃菜,也可以和一盘米饭搭配在一起成为一顿饭。在曼德勒做调查时,我经常去酒吧喝啤酒,而下酒的东西,就是这种大家最爱的茶叶。就着这刺激的“拉佩豆”,喝着满溢麦芽香味的啤酒,确实是缅甸独有的滋味。

苦茶大多数产自缅甸东北部的果敢地区。英属殖民地时期,果敢有着规模化种植的茶山、茶园,红茶界的各种阿萨姆也是那个时期被引入的。当时果敢地区的茶叶由于品质优秀,直供英国皇家贵族使用。殖民结束之后,茶叶出口几乎停滞,这里转而种植鸦片,一度成为“金三角”地区有名的鸦片集贸地。

现在果敢的大片茶山就是在联合国倡导的“鸦片替代种植”运动中产生的,茶叶由此成为了该地区继鸦片之后的支柱产业。我的一个朋友在果敢种植茶叶,他说现在缅甸最大的问题是对茶叶的好坏缺乏认知,好茶与一般的茶无法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但现在,他面对的困难不止如此,这片土地上正战火如荼,一颗颗炮弹不断被抛向绿绿的茶山,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手机上每天都能传来人员伤亡的消息。茶叶的命运跟许许多多缅甸人的命运一样不可预知。苦是一种深刻的味道,嗜苦是一种生活的哲学,一杯杯苦茶里倒映出来的人生让人更为感慨

有人来,有人走,树下永远不缺人,人们变换着各种话题,从国家大选、政党纷争到桃色新闻、家长里短,这是乡村生活最简单、最廉价的休闲方式,村民们用苦茶和流言打发那些日复一日望不到头的生活。

来源:《中国—东盟博览》杂志“旅游版”

作者: 钟小鑫

编辑: 杨雨静

,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