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促出台的医保新政,群众不满意是意料之中的事

进入2023年,关于建立“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医保新政开始在各地实施。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民意的巨大反弹,特别是退休群体意见最大,普遍的反映主要是“个人账户里的钱变少了”、“个人买药的支出更多了”、“去医院看病拿药不方便”……

一项可能会惠及更多人长远获得利益的改革,为什么会有这么强烈的反对声音?这与制定新政的专家没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就急促拍板有很大的关系。

这件事情要追溯到两年半以前。

(1)征求意见的时间只有10天

2020年8月27日,国家医保局网站首次刋登了《关于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並要求公众“可在9月6日前提出意见”,还假模假式地公布了医保局的电子邮箱和通讯地址。请注意:从8月27日发布文件到9月6日征求意见截止,前后仅有10天!

一项涉及千家万户民生的重大决策,所谓的征求意见只给出短短的10天,这是真心实意地征求意见吗?

又有谁没事吃饱了撑的去登录医保局的网站?

这不明摆着把群众当猴耍,要霸王硬上弓吗?

果不其然,等部分先知先觉的群众明白是怎么回事,并提出反对意见时,征求意见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了。

(2)征求意见稿与执行办法基本相同

虽说从发布征求意见稿到落地实施经历了两年多的时间,但方案内容並无实质性的变化,这一点从征求意见稿的第2条看得非常清楚:

(二)改进个人账户计入办法。科学合理确定个人账户计入办法和计入水平,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由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计入,计入标准原则上控制在本人参保缴费基数的2%以内,单位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统筹基金;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原则上由统筹基金按定额划入,划入额度按所在地区改革当时基本养老金2%左右测算,今后年度不再调整。个人账户具体划入比例或标准,由省级医保部门按照以上原则,指导统筹地区结合本地实际,统筹研究确定。调整统账结构后减少划入个人账户的基金主要用于支撑健全门诊共济保障,提高门诊待遇。

通俗地解读,个人账户计入办法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

①单位缴纳的医保基金不再计入个人账户(原先是计入30%);

②退休人员以当地基本养老金的2%“定额”划入个人账户。

退休人员意见最大的就是这一条。

原先是单位缴纳医保基金的30%划入个人账户,单位效益越好,划入个人账户的资金就越多,所以沿海发达地区每月个人账户划入的金额多在三、四百元上下。而现在只是省平均养老金(较低)的2%,基本上都不超过100元。安徽很“积极”,新政从去年的7月1日就提前半年开始实施了,每月划入定额为70元。改革前后反差巨大,难怪老百姓怨声载道。

至于改革后“门诊可以报销”的说法,实际並没有多少实惠,因为门诊报销会受到“门槛费”、报销比例、“未列入医保目录的药品必须自费”等规定的制约。至于“个人账户可以与家人共济”,更是一块“不能充饥的画饼”。试问,一个老俩口都是退休人员的家庭,两个人一个月的医保基金加在一起才140元,如何“共济”?

在我个人看来,医保改革的正确思路是开源节流、加大投入、努力做大蛋糕,并最终实现免费医疗。即使现阶段无法加大投入,为了“维稳”也要维持现状,而不是在已经切好多年的蛋糕上打主意,进行重新分配。

本次医改最大的教训,就是把已经分给个人的部分收回去。不论专家的理由是多么的冠冕堂皇,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会得到民众支持的。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