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想把铁穹系统,放到第一岛链,对解放军无人机,影响有多大?

最近,美国海军陆战队批准了“机动式防空能力”的下一阶段开发,项目正式名称叫做“中程拦截能力”(MRIC),主要是把著名的以色列铁穹系统,和地面发射的响尾蛇导弹相结合,为远征部队提供中低空防空能力。

美军陆战队对铁穹系统原本的发射系统进行了改造,把底座拆除,安装到无人越野车的拖车上,以适应两栖部署。根据计划,美国海军陆战队会在2025财年初装备第一个作战单位,2028年底前为三个陆战队远征部队都配备一个MRIC单位。主要的拦截对象,瞄准的是解放军的各类无人机、巡航导弹和巡飞弹。

(美军陆战队测试铁穹系统)

铁穹系统是一种末段防御兵器,在观念上比较符合美军提出的C-RAM理念,也就是反火箭弹、反炮弹、反迫击炮弹。它的主要设计目的,是拦截巴勒斯坦哈马斯武装发射的土造火箭弹。以色列拉法尔公司也在国际展会上推销铁穹导弹,但是多数国家没有这个需求,也就没能卖出去。

到目前为止,铁穹唯一的国外用户就是美国。这并不奇怪,因为铁穹的很大一部分研制经费就是美国提供的。

铁穹系统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反导武器,它只能拦截射程在70公里以下的火箭弹和炮弹。这种类型的弹药,最大飞行速度在3倍音速左右。远远不如近程弹道导弹。铁穹当然也能拦截低空无人机,它的最大作战高度在1万米左右,除了少数高空长航时型号,多数无人机都飞不到这么高。

(铁穹系统将采用美国海军打击导弹同类底盘)

在以色列本身的作战场景下,铁穹还是比较实用的。哈马斯制造的火箭,射程能达到10公里就算很出色了。哪怕是在得到伊朗的支持后,研制了大口径火箭弹,飞行速度也没有超过铁穹的拦截能力。除了作战单价有点贵,铁穹没有什么缺点。

在铁穹投入使用10年后,美国军方也认可了这种武器的能力,开始了小批量采购。作为野战防空的大户,美国陆军对铁穹的热情并不高,基本是在国会的催促下,才实施了一系列测试工作。这主要是因为美国陆军不太担心野战防空问题,所谓的C-RAM需求也不强烈。

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中,确实遭受了很多冷炮袭击的案例,但是准头都很差,几乎没有造成过伤亡。为此去增加一种全新的武器系统,有些得不偿失。至于反无人机作战,美国陆军已经开发并装备了所谓的“机动式近程防空系统”,并且期待着激光武器的成熟和大量装备。因此,铁穹至今也没有集成到美国陆军的防空一体化指挥控制体系当中。

(美国驻以色列大使参观铁穹指挥控制方舱)

而美国海军陆战队的需求就完全不同了。陆战队的快速反应需求比陆军高得多,美国总统一声令下,陆战队就要带上全部家当,奔赴遥远的前线。如今,陆战队的“主要假想对手”就是解放军;主要作战模式,就是在第一岛链占领小岛,临时建立岸舰导弹发射阵地,或者F-35B战机临时起降场等设施。但是,根据解放军的态势感知能力,美军陆战队很难指望能对自己的行动保密。

第一岛链上的临时阵地,很容易遭到解放军近程弹道导弹、察打一体无人机、巡航导弹的攻击。所以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计划,是把美版铁穹系统直接放到第一岛链的节点性岛屿上。

MRIC武器系统很难拦截高速飞行的弹道导弹,可是对无人机、亚音速飞行巡航导弹、巡飞弹(类似在俄乌战场大显威风的“飞天小摩托”),还是有比较高拦截成功率的。特别是对于无人机,以色列在实战中,已经用铁穹拦截了一些无人机和巡航导弹类型的目标。乌克兰曾经强烈要求以色列提供铁穹,以拦截伊朗提供给俄罗斯的见证者136自杀无人机。但遭到了以色列的拒绝。

(解放军无侦-7。画面来自央视军事报道)

虽然解放军装备的无侦7无人机可以飞行到铁穹和“响尾蛇”的拦截高度以上,甚至可以达到1.8万米的高度,但是飞得太高就会看不清楚,侦察地面、海面目标时容易被云层遮挡。所以“铁穹”对美军陆战队还是有用的。这个问题对台湾当局来说也是一样的。

从解放军的角度说,如果美军陆战队装备了铁穹,确实会削弱我们对第一岛链的监视和威慑能力,只有用弹道导弹才可以确保压制岛链地区的美军陆战队和反舰导弹部队。这就需要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铁穹系统的雷达)

铁穹系统配用了一台EL/M-2084,这是一种预警、跟踪、火控综合一体化雷达,性能还是不错的。但是,它并不具备反隐身能力。而中国拥有隐身无人机的研制能力。同时,有民营企业已经推出了隐身靶弹,用来模拟美国的“远程反舰导弹”。所以,武器平台和弹药的隐身化,是可以破除铁穹造成的威胁。

另外,铁穹的火力通道数量有限。一个发射器只能携带20枚导弹。那么如果遭到无人机蜂群的攻击,铁穹就应付不来了。

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目前,美国能拿到手的防空反导武器当中,已经没有什么型号是中国完全无法对付的。当年的萨德如此,如今的铁穹也是如此。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