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北京这个举措得民心

日前,北京市发改革委和商务局印发了《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给即将到来的春天,提前浓抹出靓丽春色。

《方案》明确要求在出台促消费政策的同时,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助企纾困、落实稳经济的重要抓手,清理制约企业发展不合理的限制,坚持不懈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实回应企业合理诉求,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释放消费潜力,为2023年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方案》甫一出台,就得到专家学者和“懂行”老百姓一致好评。有舆论称其为“重新唱响‘北京欢迎你’,必将激发经济新活力”。

笔者不懂经济,对营商更是懵懵懂懂。但能想象得到,好的营商环境必定能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渠道,促进生产发展,提振消费意愿,降低生活成本。

过去一段时期,不少北京老百姓抱怨“日常生活不方便了”“生活成本增加了”“丰富多彩的氛围减少了”,等等。不仅北京老百姓这样抱怨,就连外地不少人也认为“北京不可爱不可亲了”。

产生如此民意,固然与这三年不得已而为之的疫情防控政策有关。但也应该承认,京内外的这些抱怨早在疫情之前就已经很“流行”了。只不过疫情防控加重了这些抱怨而已。

前些年,突出强调首都功能定位,为让二环以里“静”下来,为让市容市貌美起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轰轰烈烈的“拆违”运动,把外地人在北京开设的许多建材市场、特色饭馆、蔬菜超市统统拆除;清理所谓“低端人口”,把大量在京已有稳定工作和安定住所的外地人纾解离京。此外,为了让城市“露出最美天际线”,几乎把所有高楼大厦、标志性建筑、以及百年老字号门店上,有个性特色的、秀丽漂亮且带有霓虹灯功效的标识牌全部拆除。

所有这些,在城市市容市貌得到优化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老百姓生活难度。“过去就近就可以找到有特色的饭馆、出门就可以买到新鲜便宜的蔬菜、抬头就可以看到所要找的地方在哪里,不远距离就可走进质优价廉的建材市场······现在都不行了。连个修鞋配钥匙的地方都没有了。”那些被“纾解”出京的外地人更是心酸地感叹:“北京需要我们时,我们就是‘最美劳动者’,北京不需要我们时,我们就变成了多余的人,说赶就把我们赶了出来······”

此外,办理营业执照难、消防规划审批难、大型商圈周围停车难、商业设施装修改造审批效率低、监督执法频次高罚款多、文化演出审批周期长,等各种显性或隐性壁垒,也严重阻碍了北京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过去三年,虽然我们一再强调国民经济向上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经济发展所遭受的严重冲击是显而易见的,普通百姓日子的艰难也是难以否认的。在这样一个严峻的形势面前,尽快推动国民经济复苏,尽快扩大就业渠道,尽快提振大众消费能力,尽快把民生问题解决好,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大事、要事。

就在这一关键时刻,北京市迅速出台《清理隐性壁垒优化消费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从优化和完善消费企业准入准营制度、进一步规范对消费企业监督执法、推动符合消费企业特色的改革创新、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政务服务四个方面,明确了51项任务。可以说这是在痛定思痛之后,审时度势做出的一个针对性、务实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的,“救市救经救民生”的好方案。

我们常说“北京无小事,事事连政治”。但还有一句话,“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民意是决策的依据”。

北京作为首都,作为首善之城,率先在改善和保障民生方面迈出坚定步伐,为全国做出了榜样。这也很好地体现出了“人民至上”“执政为民”和“既要城市光鲜亮丽,也要人民烟火旺气”的思想,值得大赞!

近读一文,说是“城市存在的意义是为了实现人的幸福”,“城市应当以所有人而非部分人为核心,应当以人的整体而非人的局部为核心。”“只有城市为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而运作,城市之于人才有意义”。反复读这几句话,感觉内涵深刻。

北京虽是首都,有区别于其他城市的不同特点,但在“人民城市人民管,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点上是相同的。

现在的北京,“北京欢迎你”已开始重新唱响。但愿以后不再随意出现“北京纾解你”。既是疏解,也要区分情况,因地制宜,分期分批,不要搞“立竿见影”的“一刀切”。

北京是北京人的北京,但首都是全国人民的首都······

(2023.2.4)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