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如何更好发挥茂名特色和优势,推进高质量发展?听委员说 →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茂名新篇章,如何更好发挥茂名特色和优势?有哪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方式和途径?2月8日下午,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发言大会上,我市11位委员代表其所在党派和工作组登台作高质量的参政议政发言,围绕产业发展、乡村振兴、城市品牌、复耕复种、人才强市等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按发言先后顺序,茂小布特将其中的精彩发言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致公党茂名市委员会:

加快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是我市建设产业强市、制造强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建议:

统筹推进“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成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培育联动工作机制和跟踪评估机制,加强培育工作督导考核。

开展“专精特新”专项扶持。完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导政策,研究出台专项扶持政策,精准助力中小企业走上“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促进“专精特新”企业提质增量。深化“专精特新”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遴选储备一批优质中小企业入库管理,搭建合作平台;统筹规划建设“专精特新”产业园区,将“专精特新”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招商目标,搭建产业链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的双向有效对接平台。

提供精准高效服务。宣传推广“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典型与标杆。将企业服务官制度推广到“专精特新”企业,打造公共服务“超市”,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和精准的服务。

农工党茂名市委员会:

以产业园建设助推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市产业园用地紧缺,产业园内企业融资困难,高科技人才缺失等问题依然存在。

建议:

规划先行,突出特色主导产业。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精选优选入园项目;招引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为实现“产业强市”目标夯实硬支撑。

盘活闲置工业用地,创建工业用地流转新机制。盘活已有的用地,当好“裁判员”依法依规盘活,当好“合伙人”产业孵化盘活,实施低效用地再开发改造,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

促进多层次资本融入,引进供应链金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运营,梯次推进企业挂牌上市,重点培育和扶持行业龙头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

深化产学研合作,借助高校人才优势提升研发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构筑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我市产业园高水平发展夯实基础。

辅助企业申报“专精特新”,建设一批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邀请专家协助高新企业申报“专精特新”企业,争取每年有固定的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成功。

市政协人口资源工作组:

聚焦人才“引育用留”

写好高质量发展文章

办好茂名的事,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

建议:

在“引、育、用、留”上,为推动茂名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要有新高度。完善“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工作机制,设立党委书记年度人才项目;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落实政治待遇,引导更多更优秀专家人才投身我市各项建设。

要有新思路。精细绘制人才引进“蓝图”,人才工作要突出企业引才为主体,利用人才引导技术创新,为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动能;积极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高度耦合,同时为“土专家”“田秀才”等搭建更多平台。

要有新举措。通过我市六大优势产业导向作用、建设重大创新平台聚集高端人才、主动顺应市场发展趋势和拓宽引才渠道,做好引才各项工作;精心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茂名石化产业和其他产业提供广阔的智力支持;深化人才工作“放管服”改革,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

市政协粤港澳大湾区广州工作组:

推广“茂名墟”镇域产业

共助乡村振兴

“茂名墟”项目是实现“万企兴万村百会帮百镇”的有效帮手,是促进农产品出村进城的得力助手,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建议:

统一思想,将“茂名墟”项目纳入市级重点项目予以支持。成立推进该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有效实施协调工作小组,落实“区县统筹管理,乡镇组织实施”的项目建设工作体制;建立协调工作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将“茂名墟”项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部门支持,夯实“茂名墟”项目持续发展的支撑体系。农业农村部门指导“茂名墟”产业振兴联盟体系建设,解决单打独斗难以解决的问题,实现提质降本增效。交通运输部门指导“茂名墟”村村通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进村入户的“最后一公里”。人才管理部门指导人才振兴培训体系建设,解决乡村振兴谁来振兴的问题。工信部门和商务部门指导“茂名墟”镇域产业互联网大数据体系建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市政协党群工作组:

实现新时代乡村振兴

关键在党建引领

我市农业年总产值突破千亿,排名位居全省前列,推进乡村振兴必然是我市发展的主旋律和重心之一。 

建议:

构建科学的农村基层组织体系。织密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不断完善“1+5+N”村级组织体系;深化村党组织星级评定活动,常态化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

锤炼善战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落实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深化“头雁”工程和村级后备干部“雏雁”工程,引导人才资源向基层一线流动。

完善管用的农村基层运作机制。抓好做强基层党建、做优生态环境、做细群众工作、做好人才支撑、做实保障措施“五项工作”,落实“四议两公开”决策机制;抓好“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产业链党建工作,打造新“三高”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集聚区。

健全妥善的农村工作综合保障。推动各类资源以镇村党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健全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机制;因地制宜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乡村振兴格局。

民盟茂名市委员会:

提高耕地综合利用率

守好群众“粮袋子”

2021年省下达我市连片15亩以上疑似撂荒地块图斑6950个、面积19.76万亩,复耕复种工作迫在眉睫。

建议:

强化种粮基础保障。摸清底数和现状,逐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优化土质,提高种粮产量;鼓励农民恢复耕地,破除田埂整合形成大块耕地规模化种植。

多措并举提高种粮效益。发展综合种植技术,提高农田综合效益;创新模式,建立“基地+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加工”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供销社作用,开展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综合合作试点;提高耕地地力补贴,从而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设法留住种粮人。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农民工回家乡干事创业;加大农技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乡村振兴“新生力军”。

优化耕地资源配置。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打造茂名样板;引导土地流转至新型经营主体耕种;加强耕种专门指导,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市政协电白工作组:

发挥区域优势

搞活“茂名品牌”经济

近年来,我市“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茂名品牌”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影响力日益明显,有效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品牌建设是一项长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联动。

建议:

加快构建适宜品牌发展的产业生态和制度环境,健全品牌发展法律法规,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和支持政策,充分调动广大企业创造品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支持企业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并积极引导大中型企业制定品牌建设规划,鼓励企业参加品牌价值评价,培育和推动企业争创国家、广东省政府质量奖。

发挥我市区域优势,围绕“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打造竞争力强、美誉度高的区域品牌,构建区域品牌质量标准、认证和追溯体系,重点塑造十大“茂名金字招牌”,推动产业集群质量品牌提升。

成立品牌茂名联盟,大力宣传国家品牌政策、联盟动态,开展品牌建设友好合作活动,推动“茂名品牌”走向全省、全国、全世界。

市政协农业农村第一工作组:

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

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农村集中供水和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是重点民生实事,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

建议:

在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作中,强化组织领导和日常监督管理,完善运维管理体系,保障集中供水安全;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专项资金和稳步推进水费收缴工作等多方筹措资金,保障供水工程改造升级;加强科普宣传,提升群众用水节水意识。

在推进农村污水治理工作中,建立起“市级统筹、县级主导、镇级落实、村级参与、市场运作、村民受益”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各级部门进一步厘清主要职责,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建立责任清单。紧盯目标,成立促开工推进度工作专班,做好“一村一设计”,确保建设任务完成。完善农村污水治理绩效考核,加快出台办法,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项督查考核。积极争取各级专项资金,探索农村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治理有偿化制度,形成多元长效投入机制。

民革茂名市委员会:

让高凉预制菜

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新引擎

发展高凉菜预制菜产业和打造预制菜区域公用品牌,对我市农业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预制菜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亟待走好标准化、规模化之路。

建议:

强化平台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建设,充分挖掘怀乡鸡、罗非鱼等特色农产品发展预制菜的潜力,发挥本地农产品产业园作用,加快培育一批预制菜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本地预制菜企业引资本、引资源、引人才,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提升科研支撑,深化产业赋能。建立茂名高凉预制菜研究院(中心)、茂名市高凉预制菜产业联盟等平台,提供科技支持,构建标准产业链;做好产业人才培养,进一步引导校企深化合作。同时,加快制定高凉预制菜基础通用标准,推进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民建茂名市委员会: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助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但整体工作推进不太理想。

建议:

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激发产业链发展新动能。依托现有产业园搭建发展平台,加快打造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完善产业链条,聚焦茂名石化、东华能源等重点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强链、补链、延链,形成高质量承接发展格局。

加快完善产业配套,为承接转移提供强支撑。要充分发挥园区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平台作用,还要立足茂名农业资源禀赋,以工业园区的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承接农业加工企业转移。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精准营造保障力。切实解决企业经营成本偏高问题,充分发挥链长制作用;建立健全产业链快速发展绿色通道,成功签约的各类项目要分门别类精准入园,实现产业集聚特色发展。

坚持区域联动合作,深度融合科创产业金融。充分发挥“湾+带”联动优势,以湛茂都市圈建设、湛茂阳协同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契机,支持企业走好“科创+产业”道路,同时大力发展产业链融资。

市政协医卫工作组:

搭建平台

吸引茂商回乡促经济发展

过去几年,茂名快速发展经济总量突破3500亿元,成绩喜人。未来几年,是茂名向海而兴、积厚成势的关键时期,许多在外企业家也想抓住故乡发展再上新台阶的良机遇,为茂名建设添砖加瓦。

建议:

加强与茂名籍在外企业家所在地的联系,有效整合两地优势,形成双循环互利共赢格局。近年来,我市提出聚力发展绿色化工与氢能、港口物流、文化旅游、大健康、建筑业和现代农业“六大优势产业”。其中文化旅游、大健康、现代农业,与云南文山州现代农业、文旅康养、三七“三大支柱产业”具有良好的合作交融条件,在文山州发展的茂名籍企业家乐意为两地经济交融贡献力量。

政府搭台,宣传引导茂名籍企业家回乡投资办企业。很多在外的茂名籍企业家对家乡的发展方向、政策等了解不深入,政府可搭建平台,到各地推介茂名的发展情况和招商项目,解读各种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家回乡投资,为茂名经济发展作贡献。

文、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邓海菲 李君平 柯诗华 陈敏 潘宇丽 吴昊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陈莹莹

制图:钟镇聪

初审:柯柱基

审核:黄策

来源:茂名日报、茂名晚报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