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 不仁是天地最大的公平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什么意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意思非常简单,就是在老天的眼里,所有的万物都跟草扎的狗一样,没有任何区别。有人看到这样解释就会说,怎么可以这个样子,我们人类不是说万物之灵,老天不是眷恋我们人类吗?

我只能这样说你想的太多了,这个世界上有万物,人类只是万物中的一种,如果老天真的是眷恋人类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只会有一种生物,而不是万物。这样的话就会显得老天爷,不仁了,因为他有偏爱了。

天地不仁,就是天地最大的公平,有人常常感叹说,老天对我真不公平。其实我想说,老天什么时候对你不公平了?你工作遇到挫折的时候,你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在那边抱怨。但是你从没想过,老天给了你多好的条件,你有一双健康的双手。你有一双能看得见景物的眼睛,你也有一双健康的双腿,还有一个不用别人照顾的躯体,这样难道还不够吗?

因为人是有偏爱的,爱是自私的,对你偏爱自己,所以就觉得老天不公平,你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吗?你觉得你得到的还不够多,我记得有一次我的手受伤了,筷子的右手,所以只能用左手吃饭,非常的不方便,而且非常的辛苦,这是我突然感觉到老天对我真好,他给了我一双健康的双手,而在此之前毫无感觉,我想当我们年老百病缠身的时候,我们会感激老天爷,在年轻的时候对我们还真的不错,但我们这年轻的时候感激过吗?

所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看上去似乎是一句很残酷的话,但是却道出了老天对我们的态度,那是一种真正的公平,那才是真正的仁义。

有些人常常会说,老天爷保佑我怎么样怎么样,而一些文学著作里面那些偏激的侠客也会骂老天,贼老天,死老天等等,其实是因为他们,想得到更多,失去的仁这个含义,如果他真的理解,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他就不会有这些想法。

仁是儒家的观念,也是孔子一辈子提倡追求的东西。什么是仁?

孔子没有直接给仁下过一个定义,学生问,对每个学生的回答都不尽相同

“克己复礼为仁”–答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答仲弓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答樊迟

“爱人”–答樊迟

在孔子看来,人是人,民是民,人者,贵族君子也,民者,百姓苍生者,对老百姓, 孔子的态度是不管,没工夫操心,由着他们傻玩傻乐傻干活,礼不及与庶人。

孔子对君子提出的要求就是仁,首先是修己,身份认同,把自己当人,别把自己混到老百姓那堆里去,其次是安人,把别人当人,仁在礼中,所以要约束自己符合礼的规范,仁有五德:恭宽信敏惠。总之一句话全是给孔子心中的君子立的规矩。

大致明白了仁,就可以说说老子这个话的意思。

天地不仁包含俩层意思:第一,天地是高于人的存在,对人的规矩对天地是没有用的,天地既不仁,也不不仁,天地根本不理你那套,天地运行依据的是道。第二,人也好。民也罢,以至于万物,生长在天地之间,对天地来说没有区别,按老农的话就是说“耶,你人多个啥啦,比草木虫鱼多个啥啦,在我这你啥也不是,别觉着自己了不起”,天地依道而行。刮风下雨,四季轮换,打雷下雨,既不躲着人,也不不躲着人。

道家一直挤兑儒家的仁,有很多的说法,这里就不展开了。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老子《道德经》的第五章,作为老子的言论必定是与其整体思想表达一致的,那么要想了解这句话的思想,必要先了解老子的思想,把它放到符合老子思想语境的状态下去理解。

老子其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是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被视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传世作品《道德经》(又名《老子》)中。

根据《史记》记载,老子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即周灵王元年,出生地则是楚国苦县。其人生经历中为人所知的大致有以下几件:

1.入周王室担任守藏室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担任大周王室图书馆管理员。这也为老子的博览群书、深谙周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孔子问礼,根据记载,孔子曾多次问礼于老聃。

3.出函谷关,著《道德经》,相传老子欲出函谷关云游,当时驻守函谷关的尹喜欲留老子不得,恳求老子将其思想著述成书,于是老子就写下五千言的《道德经》,随后骑青牛远去。

《道德经》其书

根据1993年出土的楚简推断,《道德经》一书最晚成书于战国中前期,具体时间暂不可考。

《道德经》一书共五千余字,八十一章,其核心内容就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用一个字来概括,全文所阐述的就是“道”。

何谓道?

老子的原话是这样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对道的理解就是自然。

那么何为自然?

自然而然,因其自然,顺其自然就是自然的意义。

道德本质就是自然无为。

回到句子

那么现在我们回到原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它的后面还有一句是“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从字面意义上看,我们很容易望文生义,把它理解成天地冷酷无情,轻贱、蔑视万物,就像对待草扎的狗一样。

很明显,这是不符合老子的整体思想的,除非精神分裂,一般不会有人说这种自相矛盾的话。

下面我们来逐字逐句的分析下这句话:

“不仁”,是说不仁爱吗?显然不是的。在查阅了各种资料后,对天地不仁的解释大致有以下两种:一是说天地不因仁慈有所偏爱;二是说天地之心没有仁与不仁,对待万物是一样的。总而言之,无论怎样解释,不仁强调的都不是不仁爱,而是不偏爱,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无为”,就是“自然”,天地不会因自己的喜好有所偏私,不会对万物横加干预,而是任其自由发展。

刍狗,何为刍狗?字面意义上看,就是草扎的狗。

刍狗,是一种祭祀用品,泛指天地间的万物。

综上所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一句所表达的观点,与老子的其他观点是一以贯之的,依旧是在强调自然无为,顺应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

老子是中华民族的第一位古代圣人,也是一位智者,他的思想对学术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老子的《道德经》是哲学经典,深受后世爱戴和景仰。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什么意思呢!所谓天地不仁的仁,是指儒家的人爱,有私爱、偏爱的意思。老子认为天地作为自然的存在,不是有神论者所想像的那样对某物有所偏爱,天地是按照自已的规律运行,顺其自然,不存在什么爱憎情感。

所谓刍狗,用草扎成的狗,是用作祭祀的祭品。意指未祭时受人敬重,祭祀后受到践踏焚烧。前后命运的不同,并不是因为人们感情的变化,而是因为环境、需要的不同引起的。

总之,天地没有什么偏爱,对待万物就如同对待刍狗一样任其自生自灭;圣人也没有什么偏爱,对待百姓也如同对待刍狗一样任其发展。

说实话这句话如果你单独去解释你根本解释不透,而且还会把自己绕进去。老子提到的仁和不仁完全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我们先了解老子是怎么解释仁和不仁的,再回过头来,理解这句话,你会觉得豁然开朗。

在《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老子对德,仁进行全面的分析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看完这段是不是更糊涂了,按照前面所说的“天地不仁”,那老子应该反对仁的,怎么会提到上仁呢?其实老子的仁和不仁是指的内心。

简单地来说老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一切顺从本心,才是最真实的,如果刻意为之就不再是德,仁了。而义已经是刻意为之了,而礼更是强迫你为之了。所以“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这个时候已经很危险了,如果连礼都崩了,那就天下大乱了。所以老子会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上德之人做事遵从内心,不刻意为之。下德之人遵从内心,但是有意为之。内心是什么,每个人的内心当然是不同的,而圣人的内心就是道,因为道法自然,所以圣人内心就是遵循自然规律。上德肯定是很难做到的,不是你不想,而是你不能。

没有圣人的大道修为,你遵循了内心还是白搭,因为你的内心并不是道。所以就有人刻意的按照道德标准去做,所以这已经落了下乘,已经是下德了。这就是那句“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的意思,就是下德的人虽然做事都表现的符合道德标准,但是其实已经不是德了。

老子说了仁和德都是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刻意为之。所以上德不德,上仁不仁。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理解“天地不仁 以万物为刍狗”这句话,是不是突然什么都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天地并不会刻意表现出它的仁慈或者不仁慈,它只是遵循着自然规律在运行,它对任何事物都一视同仁。

实际上老子下面那段话更精彩,我可以贴出来,大家理解一下。这段话直接点名了孔子思想如果发展到顶峰,将会带来什么恶果。当然这有需要一大段的论述,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大家可以理解一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识。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这段话即点出了儒家的要害,也准确了预言了儒家思想最容易出现伪君子。大家可以理解一下。

仁从人从二,是说人对待事物有两种态度,上边一横短,下边一横长,往往厚此薄彼。是两样心的意思。试问:当今世上,有几人沒有两样心呢?你的孩子和另一个睦生的孩子,你会一样关心爱护吗?一定是有区别的,自问我不能做到一视同仁。对一边的相亲相爱,对另一边的漠视无睹,这应该是仓吉造仁的本义。

后来儒家提倡的仁爱,取其亲爱之意,忽略漠视之意。仁,亲也。——《说文》。被用作亲爱慈爱,<诗经><书经>中均为此意。甲骨文金文中的仁也是这个悥思。说明人们只记得自已对别人好,不记得如何对另外一些人不好。

佛教提倡吃素不吃荤,不是荤的食物不美味,而是荤食要杀死动物而取得,动物是有生命的,生命是平等的,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就是对自已的尊重。但老释有沒有想过,一头猪可以使人十天半月饱腹,倘若我们爱惜这头猪,去吃花生米来代替吃肉,我们将会吃掉多少个花生的生命呢?佛啊,何以厚猪而薄花生啊?

天地不会对某部分人特别亲,台风来了,一路上不论好坏都刮倒了。不管你的房子好坏,不管你有沒有能力再盖。地震来了,钱多的会被毫宅压,钱少的会被茅屋压,乞丐会被电线竿压。正因为天地没有两样心,才会公平地对待每一个生命。

刍狗,用草扎成狗的形象,用来作祭祀的贡品。用完弃之不顾。天地沒有两样心,不会特别照顾谁,不象有的人对漂亮的部下特别照顾,对别的人特别狠。在天地眼中,万物是平等的。在圣人眼中,百姓是平等的。不偏心,不歧视。这才符合道的原则。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分享